北迁大象游荡了一圈后于6月17日晚又重新回到了峨山县。在早前的5月24日晚8时许,15头北迁亚洲大象曾经来到过这里,并在这里逗留了6天,后来,北迁大象去往其他地方“旅游”,待游玩够了之后,它们又回到了这里。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象对峨山县流连忘返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峨山县的全称为峨山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中部地区,全县总面积约有1972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我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全县有彝族、汉族、哈尼族、回族等25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比半数以上。
据资料介绍,峨山县在历史上有“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在元朝26年时改置嶍峨县,到了1930年,改称峨山县。
峨山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峨山县曾经有1000多人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数千人参加了针对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先后有200多位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我国革命的故地之一。
峨山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彝族花鼓舞),这里的彝族花鼓舞脚部舞蹈动作变化非常丰富,有“蹬、、甩、收、跳、越”等特殊动作,舞姿时而如梅花般飘零,时而如青蛙般蹦跳,时而如凤凰般飞翔,一共形成了35个套路,看上去变化多端,令人应接不暇,不但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而且,舞姿风格也十分突出,属于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
顿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在彝族人民看来,火既能够带来光明、温暖和熟食,又能够阻止猛兽的攻击,还能够祛邪消灾,因此,火是吉祥幸福的神圣之物,人们应该崇火和敬火。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峨山县都会举办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峨山县举办的火把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春节,在连续三天的狂欢中,峨山县热闹非凡,万人空巷,令人沉醉不已。
据称,彝家女子非常喜欢绣花,峨山县创造了纳苏堆绣、聂苏挑绣、山苏平绣、花腰贴绣等多种绣花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涌现出了多位省级刺绣工艺大师及30多名市、县级工艺师。这里的成年彝家女子人人都会选布、裱袼褙、裁剪、绘画、刺绣、拼接等刺绣工艺,这里的传统手工刺绣民族服饰已经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当中。
峨山县属于高原地貌形态,地形东部狭长,西部较宽。其境内共有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60多座,其气候环境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环境,气候比较温和,日照也比较充足。在盛夏时,没有酷暑;在严冬时,没有严寒,温差立体分布,年平均气温为15.9℃。峨山县境内主要有红河、珠江两大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
无论从人文角度上来讲,还是从环境角度上来讲,峨山县都适合北迁大象在此游玩、栖息或定居,因此,是北迁大象向往的地方,所以,大象才愿意再次回到峨山县境内呢!由衷的希望大象能够在此定居,以便能够在峨山县人民的呵护下休养生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