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彦赤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用工业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际上,“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并非首次提及。去年七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普遍都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农业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失去了支撑;反过来说,也只有根本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2015年7月25日中国政府网)。
从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到加工、营销,完全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打通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类似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典型样本。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些领域,也呈现在出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甚至二三产业联动的特点,和工业产品的生产特点相似。
但必须看到,农业天然具有的弱质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比工业、商业等其他产业承担更多风险的产业,尤其体现在农业源头——生产环节。受客观和历史原因影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薄弱之处。笔者认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加强农业源头呵护,在以下方面夯实农业生产的“田头”基础。
加强农业源头呵护,应当进一步加快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受历史及资源禀赋影响,我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均农业资源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20亿亩耕地被2亿3000万农户承包,户均不到9亩地,与美国几百万农户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形成鲜明对比。资源稀缺背景下,想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应当积极走技术替代路线,加快科技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田间地头的应用,如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等,以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农业源头呵护,应当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超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发展,因此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纵观美国、澳大利亚等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大规模农业耕作的背后,是一个个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下的家庭农场主,成为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力量。2013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在坚持农业家庭生产经营基础上,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顺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应当进一步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包括家庭农场主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加强农业源头呵护,还需要引导金融资源加快对接“三农”。我国农业生产环节中小农户占比很大,其发展生产、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亟待资金支持。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小农户往往难以获得金融的支持。对此,笔者认为,应当积极推动农村内生性合作组织的建立,在组织内部展开资金互助的基础上,解决农户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从供给侧支持农户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当在强化财政金融合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探索,出台持续且稳定的配套政策,从而引导银行资金更好地惠及“三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