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代人的书法都很好,尤其是想要考取功名的学子们,要要仕途亨达,擅长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必备的条件。但是,也不并不是所有中榜的人写字都好,对于绝大部分有学识的人来说,他们的字迹都非常工整,尤其是高中状元的人,看完他们的字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譬如本文要说的这位,他是一位明朝时期的状元,2000字的试卷在他的笔下,仿若是被印刷出来的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反面教材”洪秀全
在给大家看这位状元的试卷之前,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鲜明的对比,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反面教材。他虽出身耕读世家,却学识渊博,才思过人,却唯独不爱练字,也是因为字迹过于潦草,每次他的成绩都很不理想,这个人就是金田起义的领袖——洪秀全。
洪秀全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入了私塾,有着极高的天赋。却因为一手“破字”屡试不爽,很多人都劝他,想要考取功名,就得先把字练好,否则他的试卷考官连看都不会看,可洪秀全始终觉得,练字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利用练字的时间多读书。
接连三次的应考失败,也让洪秀全急火攻心,导致病倒。在他生病的40多天的时间里,他想了很多,如果不能考取功名,为何不在别处发挥自己的才干呢?当时的社会不安,百姓深受朝廷的剥削和压榨,生活苦不堪言。夜间休息的时候,洪秀全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给了他一把宝剑,让他帮忙斩除魔鬼,拯救自己的同胞。
练字不如起义
梦醒之后,洪秀全也恍然大悟,于是便揭竿起义,创立了“太平天国”,带领农民起义,直逼大清江山。虽说洪秀全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他的字却从始至终丝毫没有长进。后来,他的一封诏书还被收藏在了故宫博物院中。
乍一看,这幅字写的其实也没那么差,但这可是非常严肃的诏书,在这封洪秀全亲笔写下的诏书中,字迹不工整也就罢了,竟然还有几处错别字,写得未免有些过于随心所欲。这样马虎的一个人,也难怪三次应考,次次落榜。
正所谓“字如其人”,字写得不好会被认为是态度问题,而洪秀全在明知道自己写字难看的情况下,不仅不练字,还不把字迹写的工整,只能证明是他的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容易被人理解为:他不屑于仕途,因此才会如此不认真。
赵秉忠的2000字“状元卷”
同样是有才华的人,我们再来反观这位明朝时期状元的字体,他的书法和洪秀全的书法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赵秉忠,字季卿,出生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官宦人家出身的他,从小就特别努力,家风严谨,万历二十六年,以殿试一甲,笔试状元的身份入朝为官。虽说赵秉忠最后因受小人陷害而丢掉了官职,但是,他在状元卷中提及的治国理念,足以让他名垂千史。由于这张卷子的理念超前,字迹工整,且没有任何错别字,所以,被保存至今。
纵观赵秉忠的这张“状元卷”,足足2000个字,每个字之间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字迹工整,落笔铿锵有力,说他是书法家也丝毫不为过。略懂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练习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初学者完全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准,想要写出赵秉忠这样的字体,除非日积月累的长期练习。事实证明,赵秉忠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练字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了字迹工整,仿若印刷出来的一样,在这张状元卷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25岁的赵秉忠文笔也相当出彩,观点表达明确,丝毫不啰嗦,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他的学识和智慧,因此这样一个人不中状元,谁又能中状元呢?
总结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平凡家庭出身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古代有科举制度,中榜之后便能出人头地;今有高考制度,进入大学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但无论在哪个时代,书法始终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成绩中的加分项,字迹工整的往往比字迹潦草的打分要高。就像赵秉忠一样,明白了“字如其人”的道理,然后勤加练习,才能交出这样一份流芳百世的“状元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