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一起科举冤案,导致科举考试严重失衡,至今仍在上演
明洪武三十年四月七日,科举考试中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案件。
这天,朱元璋像往常一样上朝听政。突然,一份奏章引起了他的关注,而接下来的几份奏章,都是同样的内容。仔细翻阅奏章后,他才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二月会试发榜后,共录取宋琮等人51名,其中竟然没有一个北方人。北方的落榜考生纷纷表示不满,来到南京告状,南京城大乱。
与此同时,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开了:这次考试中,考官徇私舞弊!
这下不得了了,十多名监察御史联合上书,请求朱元璋彻查此案。于是就有了朝堂上的那些奏章。
朱元璋最痛恨官员腐败。在反贪反腐制度极其苛刻的洪武年间,官员们个个都活的战战兢兢,丝毫不敢犯错。在这种情况下,考官敢顶风作案?再看看主考官,年近八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参与制定法律和科举制度的人物,能犯这种低级错误?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但这份榜单实在是太显眼了,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么多北方考生,就没一个能上榜的?别说朱元璋了,就连刘三吾的那些老同僚们,都有些怀疑。
奏章像雪花般不断飘来,宫外围着一群喊冤叫屈的落榜生。朱元璋一拍桌子,查,给我查!甭管是神是鬼,都得给我揪出来!
“洪武四大案”之一,南北榜案,就此拉开大幕。
朱元璋成立了一个十二人调查小组,专门负责此案。这十二个人,各个都是精英。他们把所有考卷都重新糊上名,一个字一个字地对。
同时,所有参与到这次考试中的考官全部接受审讯。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和审讯,结果出来了:上榜的名单,和之前的那份名单一模一样,还是没有一个北方人!
这个结果让所有的调查人员都大吃一惊,难道北方考生真的就那么差劲吗?
事实是真的很差劲。大明开国后,整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呈现出南北差距大,南方遥遥领先于北方的特点。原因很简单,靖康之难后,北方被异族统治数百年,教育被破坏得一塌糊涂。数据显示,明初的几次科举考试,状元全是南方人,上榜的考生大部分也都是南方人。
但就算北方考生再差劲,也不至于一个都上不了榜吧?这次怎么就全军覆没了?这与朱元璋脱不开关系。他亲手制造的蓝玉案,被杀者过万,受牵连的几乎全是北方官员。这样下来,北方考生对仕途心灰意冷,再加上水平本来就不高,自然全军覆没了。
朱元璋知道结果后,更生气了,不分青红皂白,把调查小组中的几个人砍了,又把刘三吾等几位考官发配到了边疆,罪名均是“胡蓝余党”。
六月,朱元璋亲自阅卷,录取了六十一名北方考生。以黄观为第一名、韩克忠为第二名、王恕为第三名。这个榜单被称为“北榜”。
从此,明朝科举制度有了重大改革——南北分榜!
但很快问题又来了,随着南方考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南方考中太难,而北方则相对简单。于是很多南方考生便通过修改户籍,跑去北方考试。这样一来,科举考试又变得很不平衡。
直到今天,划区域考试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不惜花重金修改户籍。从古至今,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