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经济引领青海跨越式发展

0
分享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卫思谕)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立国之本、财富之源,是我国繁荣兴盛的经济基础,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支撑体系。生态经济不仅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如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业等部门,可以扩大到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具有提供基本生活资料、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等功能,是实体经济的最佳形态。

  从生态经济在青海省正在培育发展的四种经济形态中的地位来看,基于青海生态环境脆弱且重要,以及青海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点和困难之现实状况,生态经济成为统筹保护与发展重大关系的最优路径,也是青海在“全面小康”目标达成后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首选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是“四种经济形态”的构建起点和发展目标,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发挥效率的强链催化剂,也是生态经济的内涵之一,数字经济是生态经济开拓新领域的经济加速器,平台经济是生态经济拓展空间性的放大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关注焦点或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有所区别:生态经济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容量有限的前提下,研究解决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的运动规律;绿色经济体系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问题,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低碳经济体系旨在通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研究温室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循环经济体系是基于资源环境的约束,研究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问题。但从联系来看,这四个概念都是基于自然资源禀赋不足,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已经严重束缚可持续发展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绿色是方向、希望在绿色,循环是途径、目的在于效率变革,低碳是能源战略、目的在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经济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打造生态产业体系

  中组部博士服务团,现挂职青海省发改委的博士余康表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打造青海生态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本遵循,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将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来实现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价值增殖,优化升级盐湖资源、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四张牌”,全产业链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途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掘良好生态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支撑、互利互惠通道,使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走出适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科学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出资源富集区、生态脆弱区、民族共融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生态产业化过程要求合理保留、利用、开发、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价值化、生态服务有偿化和生态补偿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扩大。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对自然资源的价值性和有限性尊重前提下的经济思维,强调充分发挥自然生产力以促进生态资源价值的商品价格的转化。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

  近几年青海依托生态资源、气候地理等资源禀赋,有效利用大面积荒漠化土地和风光水资源,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推进储能工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了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最典型的就是龙羊峡水光互补850MWp并网光伏电站。

龙羊峡水光互补示意图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南的塔拉滩上,距县城约18km,距西宁市距离约130km。平均海拔2920m,占地面积约为25km2。光伏电站场址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平均日照达8小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5.1小时,电站年太阳总辐照量为6598.8MJ/㎡,电站运行期25年,一期年平均上网电量4.98亿千瓦时,二期年平均上网电量8.24亿千瓦时。电站一期土建工程于2013年4月1日开工,于2013年12月6日并网发电。二期于2014年9月10日开工,2014年12月30日首台逆变器并网发电,2015年9月30日全部投产。

  电站一期装机容量为320MWp,二期装机容量为530MWp。采用固定式和跟踪式的安装方式,固定式安装倾角为33度,方位角为正南方向,跟踪式分25度斜单轴跟踪系统和东西45度平单轴跟踪系统两种安装方式。电站一、二期共分14个区,每区设35kV汇集站1座(XIV区箱变并入330kV升压站35kV开关室3532开关柜),汇集后经2回35kV汇集线路送至330kV升压站35kV母线,经4台240MVA主变升压至330kV接入330kV母线,通过31327恰龙Ⅰ线接入龙羊峡水电站3309开关间隔,线路长度为44.294km,与龙羊峡水电站联合运行。

  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是龙羊峡水电站的一台新机组,利用龙羊峡水电站监控系统,调节龙羊峡水电站的有功出力,同时不改变龙羊峡水电站的调峰性能,而且龙羊峡水电站的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光伏发电只在白天发电,晚上出力为零;当光伏电站发电时,电网中其他电源需调整出力,让出负荷由光伏发电供电;当云层飘过时,光伏电站出力迅速下降,其他电源的出力必须迅速增加,补充光伏发电减少造成的电力缺额。为解决好光伏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问题,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主导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将人们认为不太友好的光伏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提高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较好地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了将光伏发电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探索光伏发电的新途径,提高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青海黄河公司还在共和产业园区建设了一座百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验基地,实证试验基地电池组件、安装方式、跟踪方式类型众多,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重大课题。主要由综合对比A区、运行方式对比B区、设计对比C区、电池组件对比D区、逆变器对比E区5个试验区域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00MW,将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一个大规模同台实证试验平台。

  试验电站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各个光伏子阵经一次升压变压器升至35kV,在试验基地建设两座35kV汇集站,每座汇集站设两段35kV单母线,每座汇集站内2回送出线,共采用4回35kV架空线路接入升压站,经一台变压器升压至330kV送至汇明变,调度命名黄河水电共和实证试验光伏电站。

  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水光互补一、二期共完成发电量10.37亿千瓦时,完成计划发电量13.175亿千瓦时的78.7%,限电弃光电量1838.4万千瓦时。产业园一、二、三期、中型、试验基地电站共完成发电量8.87亿千瓦时,完成计划发电量10.85亿千瓦时的81.75%,限电弃光电量2457.5041万千瓦时。  

  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增强综合国力、增进人民福祉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产业生态化要求产业发展不能超越生态承载能力阈值,以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化”的本质是从“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的过程。产业生态化要求生态化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推进生态园区绿色化改造,城乡循环链接与产业融合化等。

  近几年青海省推动商务领域绿色发展,培育绿色商超、绿色物流、绿色快递等,推动供应链体系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重点围绕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赢盐湖资源循环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建设现代化盐湖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盐湖资源高质量循环利用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无机盐化工产业基地。构建钾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打通高效高值化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通道,推进盐湖化工向锂电、特种合金、储热、耐火阻燃等新材料领域拓展,解决盐湖资源循环不经济的问题。

  同时加快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工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工程、“互联网+”行动提升工程、服务能力创新工程等,全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咨询、计量、审计、评估、认证、监测、公证等服务,鼓励第三方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及综合性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推动制造企业“裂变”专业服务,由产品生产转变为“产品+服务”,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控、资源管理、远程维修等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需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与智能制造。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方位重构产业链、重塑创新链,打通堵点,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促进产业循环、社会循环,推进智慧型城市和乡村建设。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的高效循环农牧业。青海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厅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形成融合发展生态圈等,在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制造行业,推进服务环节补短板、拓空间、提品质、增效益。

  城市不仅是工业文明的空间载体,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载体,带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城镇规模及其布局、产业转移的支配力量是食品供应、能源生产、商品运输、废物处理等成本,即所谓的“生态足迹”。积极推进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以环境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生态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改造,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避免“城市病”。积极推进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共伴生非金属矿产等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强农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加强城市低值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引导企业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及再制造,支持各地建设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利用基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快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推行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运营管理,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向农牧区发展延伸,实现城镇和乡村全覆盖。促进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加强城乡循环发展体系建设,形成“无废城市”和“无废乡村”协同推进格局。  

  依托技术创新支撑

  技术创新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没有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生态中性”的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生态资本运营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地采用新的生态技术,一方面通过发明新的生态技术,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态资源型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出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新型生态产品,提供优质安全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生态化发展,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生态位、维持较高收益率。生态技术创新既是技术生态化发展的必然,又是推动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建立符合生态保护的技术创新体系。

  余康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一是零碳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技术,如水光互补、光热互补、风光互补等技术,先进储能技术,长距离输电技术等大力推进了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二是开发并推广经济适用的减量化技术,如节水、节能技术等工业生态设计、工艺改进和智能制造技术及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工业制造和农业生产过程的生态效率;三是开发并有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如中水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发电技术等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的降解、回收与循环利用,与有毒有害废物的安全处置技术;四是研发并利用适合国情的环境无害化技术,如烟气脱硫除尘技术、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高效可降解农药生产技术等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加快对已污染的水体、土地、草原等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使被破坏的生态能恢复其原有功能,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的生态保护;五是研发并广泛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数据库,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生态产业链、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共享经济和生态服务业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生态效率,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根本保证。

  与此相适应,推动绿色创新体系与绿色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超前布局、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即构建四个层次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一是由企业、政府和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二是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主要是共同研发某项生态技术或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具体清洁生产问题。这类合作一般主要由企业出资,还可以通过课题立项形式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经费资助;三是企业自筹资金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生态技术(生态产品),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四是企业在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下,或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被迫采用对传统产品进行生态化处理的技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马明爱时尚
马明爱时尚
专业于时尚
554文章数 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