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先生(右一)和吴作人先生(右三)、萧淑芳先生(右四)合影
文/邹大勇
进入大厅,如闻幽谷清泉,春风拂面。李涵先生率意至纯的笔墨形象,令人流连忘返,髣髴一闻天籁而优游达寄,澹然忘机。
先生未极弱冠,即求津筏于苦禅大师座下,溯其径于老先师白石,缶翁。以道为绳,阅尽宋元,临池不辍,独窥青藤八大之堂奥。肃恭克慎而不因袭成规,集六十余载宿墨,畅神于佛之三千世界,道之三十六洞天。知雄守雌,知黑守白。怀素黾勉,渐化其臻,遂独树于中国画坛一帜,开出了“其命维新”之蹊径。
李涵先生(二排右一)与李苦禅先生(一排中)
李涵先生的书画系列,体现了大家对境界的不断追求。式遵懿范,汲古润今,用正取变。致广大而尽精微,极天真而道中庸。写实处惟妙惟肖,意兰时云飞雾障。天花印落,神语欲通。胸中丘壑融入人生阅历,以欢快不羁的活泼打通人与神,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窍。感怀于自然,悲悯于人生。具象的消解和变形,不仅是先生一归于朴的还原,更是对历代先师们的膜拜和礼赞。
五柳先生有诗云:
倾耳无希声 在目皓已洁
把握形与神的分寸,是上千年历代大家毕生孜孜以求的。大师吴冠中曾说:抽象美是形式美的真谛。
李涵先生(二排右一)与同学合影
而从艺术美上升到哲学美,更有一个抽化与演绎的过程,更需要扎实的国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几十年痒序伏案,李涵先生融贯古今,忠实于先先师吴昌硕“苦铁写气不写形”这个艺术的最高水平,以道驭性,以气载性,以移山举鼎之力为美人簪花。大处落墨,小处穿针。畅意如八骏四出,春风马蹄。玲珑似鱼翔浅底,空谷梵音。墨相纷披,一开天然廓清。偃仰萦回,未竟曲尽之妙。用八怪之李方膺的诗可为先生画作解:
画史从来不画风
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
满耳叮咚万玉空
万物与神遇而迹化!石涛说: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先生的写意作品,真正提炼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先生六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们髣髴找到了:
人在历史当中的定位
人在自然当中的定位
人在宇宙当中的定位
先生之笔墨-将激荡于盛世
先生之笔墨-将璀璨于画史
华国锋为李涵先生题词
倪云林曾云:阅千年如一日。先生的作品就是这一论断的写照。我们看到了剎那……看到了永生和循环……这也许就是李涵先生大作给我们的启示。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知微知彰 大道希夷
李涵,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1940年生,祖籍河北。自幼酷爱绘画,16岁成为国画大师李苦禅入室弟子。60年代初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师从郭味蕖、田世光、肖淑芳、李斛等名家。70年代又受教于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
李涵画风醇朴,取法自然,60余年的砚边耕耘、执着追求,终于悟出民族绘画的神髓。他以深厚的笔墨功底去探求物我相融的境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中投出毫放,苍劲间含着浑厚”,尤以泼墨大写意引人瞩目。作品取材广泛,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无不涉及,尤以画猴见长。他笔下神态逼真、妙趣横生的珍稀动物,堪称一绝。用笔苍劲、浑厚,生意盎然、饶有情趣。1989年,李涵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同年,由班禅大师题签的画选在香港出版。他的作品在画界反响强烈,13米长的《小熊猫》、36米的长卷《百猱图》、巨幅的《雄踞图》等,成为画苑难得的珍品。曾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许多外国大使馆作画,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和港台举办展览。出版发行个人画集论著多部,作品被国内外许多收藏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国画作品
李涵瓷器作品
李涵书法作品
李涵书法作品
李涵书法作品
李涵书法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