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考试启幕,语文学科作为历次“大考”首场开考的科目,格外引人关注。今年中招语文试题难度如何?作文如何才能拿高分?本报邀请名师来为学生和家长解疑答惑。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比较平和,试题难易适中,题目具有区分度,题型稳中求新。”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周娟认为,今年中招语文试卷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积累、理解、概括、表达、分析、鉴赏、探究、创造等多种能力。
周娟说,生活即语文,润物细无声。今年试题既善于保证能力考查的全面、科学又格外重视语用材料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古诗文默写中涉及了乐学、理想、进取等精神品质;记叙文《舵链》属于军旅题材的小说,弘扬了军人的崇高精神。这些语用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全省中招语文科目知识考点相对稳定,但每年都会谨慎地求变求新,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探究能力。学生在审题时要格外认真,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要求。”周娟举例说,名著阅读的第二个小题要求学生“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谈一谈“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乍一看这个题目就是在考察人物形象。但不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只是泛泛地去写保尔的经历,或者只会关注保尔经历的一些考验,却没有写清楚保尔面对这些考验时的具体表现。
此外,试题的设置在切入角度上追求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巧妙渗透核心素养。《渔家傲▪秋思》中让学生说一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这道题非常棒。它来自学情:混淆“雁”和“燕”是学生默写中常见的错误,而且有些学生订正过后又会出错。机械订正收效不大,真正能让学生写准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理解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正如“燕”和“雁”,在古诗词中常见,学生如果明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就能准确书写“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果能明白“鸿雁”是相思的载体,就能准确书写“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道题不但渗透了语文核心素养,也以考促学,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古诗背默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于今年的作文,周娟介绍说,作文题目要求围绕“开始”这一话题选取不同的写作任务:(一)请以“从 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二)“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周娟表示,“开始”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就能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每次收获成长、启迪的时间节点,是开始;每次遇到新的人、事、物,是开始;每一次清零再出发,是开始……人生中有太多的开始。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选择性”“导向性”和“可写性”,给孩子们充分的写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作文稳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设置,一个情境下设置两个任务,自由选择。一个情境统摄下的两个任务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写作任务的展开都要围绕“开始”这一话题;区别主要体现在文体要求上,记叙文要求学生要叙成长经历,抒内心情愫;议论文给了一段材料,材料前后呈现并列的关系,且带有明显的观点性,暗示学生要从材料出发,凝聚自己的哲思,形成鲜明的观点。一个情境,话题给定,两个任务,两种文体,可叙可议,审题难度不大,距离学生生活不远,想要有话可写不算太难,便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但若想写好,则不仅需要精心构思,并且更需要日常的思考和积累,简而言之,热爱生活和思考的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热爱阅读和积累的学生总能写出深刻的见解。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