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五台山为何“最清凉”?

0
分享至

1633年(明崇祯六年),徐霞客顶着炎炎烈日登上五台山,最早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五台山的冰缘地貌。

200多年后,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专著《中国研究》中,进一步确定五台山在地质学中的重要地位,首开中国近代地质学研究先河。

这是一个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有着“华北屋脊”之称的地方,虽然与北京相同的纬度,但气候却和东北大兴安岭差不多,因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

清凉与清香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作为“华北屋脊”,纬度虽与北京大致相同,气候特征却和东北大兴安岭相近,自古是避暑胜地。同时,它还是文殊菩萨道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白塔

“清凉”在佛教话语中有了“无烦恼”之意,夏日来五台山,可谓“身心俱凉”。

传说,其实最初的五台山炎热不堪,文殊菩萨从东海龙宫“借”来一块本来是龙王、龙子布雨后避暑的“歇龙石”,从此才改善了五台山的气候环境,成为了清凉之山。

今天在五台山清凉寺,依然保存着那块传说中的歇龙石,巨石重约60吨,烈日下依然冰凉如水。

▲“清凉胜境”

不过,这显然不是从龙王那里来的,而是从海里来的。

这块“巨石”其实是一块有25亿年历史的变质砾岩。早期地球上汪洋一片,五台山是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这块歇龙石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岩、片麻岩等,热容量大,触感也就清凉无比。这样的石头,在五台山北坡、中台、西台等地,还能找到不少。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凉传》卷上,引《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

▲五台山日出

来自地质学家的观点认为,五台山这里之所以“清凉”是因为这里的地貌属于“冰川地貌”——是中国最古老的地质构造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

五台山的五个台顶,早在第三纪时期(距今6500万—6000万年)之前已经成形,又在第四纪冰期中完成了变身。

这些“歇龙石”,就是第四纪冰期留下的遗迹,是冰缘地貌的显著特征。

佛法曰:“无上清凉,一路散清香。”

佛法说的是心境,但其实对于山西来说,五台山是一个全年皆宜的旅游地,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最适合到五台山踏踏春,到杏花村品品酒。

自然也是一路清凉,伴着一路清香。

不过,五台山与杏花村的联系,还要从大唐说起。

李渊父子由太原起兵而有天下,建立唐王朝。因此,他们把太原府辖境内的五台山看作是“龙兴之地”。

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下诏云:“五台山者,文殊门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尤当建寺度僧,切宜祗畏”(《清凉山志》)。于是,在五台山建寺十座,度僧百数。

▲五台山唐代建筑大佛光寺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大诗人杜牧来到了汾阳(古称汾州)的杏花村。

毕竟,李唐王朝兴于山西,起兵晋阳(并州),首拔西河(汾州),并定晋阳为北。在唐代,“并汾旧路游”几乎是文人的必修课,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以及诸多名人都曾游览并汾,唐诗里文人关于“并汾壮游”的诗仍比比皆是。

在途经山西汾州杏花村时,正值清明时节,春雨纷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长安到并州,哪里能够寻得好酒?杜牧在诗中直接回答的就是杏花村。

名山与名酒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关野贞曾宣称,中国已无千年以上的木建筑,(这一领域)还要看日本。这一判断,一度建立在日本与西方学者数十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却因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遭到颠覆。

颠覆日本学界几乎成“定论”的是两个人,是一对中国夫妻——梁思成、林徽因。

1937年6月,梁思成夫妇第四次来到山西,与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一起深入五台山地区,终于发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后梁思成撰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登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一、二期。

▲林徽因在山西考察

7月5日这天,林徽因因患远视,望见佛光寺东大殿梁上“女弟子宁公遇”字样,与殿前石幢比对,正是857年重建佛光寺时的施主,可以断定大殿为唐物。

当电报从山西发至北京,已是7日,卢沟桥事变。

五台山佛光寺正殿东大殿,殿内的砖砌佛座和塑造佛像,都是唐代遗物。

佛光寺对梁思成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当时中国发现的第一座唐代木建筑,还在于它作为唐代殿堂式高规格建筑,蕴含着梁思成对“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的抱负。

唐代的五台山,不仅国内朝拜者不绝,也不乏来自西域、朝鲜、日本的外国人。就连相关图像也成了爆款,吐蕃赞普曾上书向长安求《五台山图》,西北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也绘有五台山的地理与胜迹。

此后,随着北宋峨眉山佛教逐渐兴盛,明清时普陀山、九华山先后崛起,最终形成了“四大名山”的格局。

在发现佛光寺之前,梁思成和林徽因有三次来山西考察的经历,其中一次是1934年8月,受美国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邀请,来到山西,就住在汾阳的峪道河边,距离杏花村很近。

这次汾阳之行,是梁、林四次山西之行的第二次,这次他们与费正清夫妇结伴,以峪道河为根据,先后考察了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和赵城等八地的几十座古建筑。

从五台山到杏花村,梁、林二人用自己的脚步记录了山西的人文历史,也串联起了名山与名酒的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醉美杏花村
醉美杏花村
发现醉美杏花村
754文章数 1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