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本栏目主要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徐超的课题,并补充结合最新热点、数据对国内外兽药产业发展动态进行研究。分为三十多篇在牧科传媒连载。
导师:黄玲利教授
学习单位: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HZAU),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
兽药产业;发展动态;趋势;发展环境;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养殖业
我国兽药产业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留个方面:研发实力不强、科技转化成果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仍需提高、产业结构不平衡、产能利用率不稳定和产品售后追踪体系空白。
2
我国兽药产业存在的不足
2.1
研发实力不强
研发实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弱,原研药物少;药物剂型不全;药物用途窄,产品靶动物少;中兽药开发力度不够共四个方面。
创新能力弱,原研药物少:
我2010年~2019年共有596个(不包含变更注册产品)新兽药注册,一类药物仅有26个,占4%;二类143个,24%;三类332个,占56%,四、五类共95个,占16%。我国兽药产业研发主要以二、三类仿制药为主,原研药物少,创新能力弱。
药物剂型不全: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的剂型以片剂、预混剂、胶囊剂、粉剂、针剂等。考虑到提高动物福利,增强药物作用,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已有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制例如透皮剂、浇泼剂、缓释剂型,但仍可以在酊剂、锭剂、脂质体、控释剂等新剂型方向开展工作。
药物用途窄,产品靶动物少:
因经济动物为主的兽药产业背景下,我国兽药产品以针对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为主,但像利胆剂、下泻剂、抗应激等方面我国还存在短板,此类药物非常少。国内的兽用药物大多围绕猪、禽经济动物为主,赛马、伴侣动物、水产、野生动物这方面动物的药物非常少。再者,有的进口药物的靶动物就较多,不光针对猪,也可针对牛。但国内的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急于上市,会优先开展一类动物的靶动物实验,而后再扩大靶动物。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人员可积极探索药物新用途,扩大产品的靶动物范围。
中兽药开发力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细菌耐药现象普遍,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养殖端禁抗,治疗端限抗,例如噬菌体产品,益生菌及中兽药发挥着替代抗生素的角色。中兽药在中医预防、保健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中兽药因为残留及标示物不确定、体内代谢不是十分清楚、产品有效成分较低、需要现代化技术提取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兽药的开发力度仍然不够。
2.2
科技转化成果效率不高
我国兽药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除处在生药企业、化药企业的销量前端的部分企业能够高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他企业的技术大多由高校、科研单位和引进国外技术。而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过程没有实现商业化,多数是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其科技转化成果效率低。技术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严重制约我国经济模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兽药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013年成立的兽用化学药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9月成立的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速了我国兽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可以避免因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导致的我国兽药产业国际影响力的降低。
3.3
产品质量仍需提高
1998年农业部制定《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国内对兽药生产企业进行GMP规范化管理,有效的剔除了生产停滞的企业,提高了行业准入标准,强化了兽药市场监管及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2001年农业部通过《兽药质量监督抽样规定》,从此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
抽检总体情况:兽用化药及中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全部在94%以上,且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整体合格率逐步上升,直到2019年二季度达到了98.54%(2635/2674),但合格率出现下降的时间点为: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兽用生物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大体均保持在95%以上,除2015年一季度及2018年四季度较低,分别为73.68%(14/19),90.32%(56/62)。
从抽检环节来看:兽药生产、兽药经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六年均保持在94%以上,兽用使用环节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其中生产环节兽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自2018年三季度的98.73%一直增长至2019年二季度的99.44%,但合格率出现下降的时间点为: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下半年;经营环节产品抽检合格率自2017年一季度始,至2019年二季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2019年二季度最高达到了98.51%,但合格率出现下降的时间点为: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下半年;使用环节方面,兽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近六年保持稳步增长,至2019年二季度达到了100%,但合格率出现下降的时间点为: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
从产品分类来看:兽用化药(最低95.39%,最高99.17%)、兽用抗生素(最低95.87%,最高99.16%)、兽用中药(最低90.10%,最高97.62%)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呈现一致性增长趋势。但三类产品合格率出现下降的时间点非常同步,均为: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
纵观2014年~2019年我国兽药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可知我国兽药产品质量存在几个问题,第一,鉴别和含量不合格仍然是兽药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主要项目,部分产品含量较低甚至为0,个别产品含量无法测定;第二,改变组方违法添加其他兽药成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三,企业存在生产工艺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第四,中药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为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导致一种或几种药材无法检出。是含量不合格。
化药类和抗生素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在于含量不符合要求,多为含量偏低,存在企业不按生产工艺生产、对质量控制不严或为降低成本不按处方投料等问题,不排除有些企业存在生产工艺或产品包装存在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中药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为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减少药材投料品种或以次充好,导致一种或几种药材无法检出。四是其他项目不合格情况。检测发现兽药性状、干燥失重、水分、溶解性、有关物质和无菌等均存在不合格现象。不合格原因与企业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配方、生产包装工艺、生产过程未按GMP要求进行湿度和洁净度控制等相关。
2.4
产业结构不平衡
我国兽药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兽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又将继续作用于产业的不平衡发展。我国兽药产业整体以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自2008年~2018年来看,我兽药企业数量由925家增加至1614家,小型企业(年产值1000万以下)数量减少明显,由587家减少至88家;中小企业(年产值1000万~5000万)数量增加明显,由250家增长至711家;中型企业(年产值5000万~1亿)数量同样增长明显,由46家增长至756家;大型企业(年产值1亿以上)数量变化不大,由42家增长至59家。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集中度最高,2012年~2018年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从68家增加至99家,前十强的生物制品企业垄断了50%~60%的市场份额,未来还将继续增加;原料药企业年产值在100亿以上,但前三十强的兽用原料药企业就已占据全部兽用原料药企业的75%以上的市场份额;化药制剂企业年产值在170亿以上,前五十强市场份额占到了全部的50%以上;中兽药年产值在30亿以上,前五十强占比在30%~40%。
生物制品企业,原料药企业,化药制剂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布非常明显,占据市场份额多的企业将会形成产业垄断,也会形成垄断内的恶性竞争,同时也将迫使市场份额少的企业退出兽药产业。中兽药企业市场份额正处在发展阶段,目前未形成较为明显的垄断态势,有利于企业间竞争,提升中兽药产业发展。
在制剂辅料企业方面,我国目前处在紧张阶段,兽药的辅料大多来自于化工厂,品种少,质量不稳定,生产不规范,这都将影响我国兽药制剂产业的发展。
2.5
产能利用率不稳定
纵观2012年~2018年我国兽药产业各品类产能利用率变化,活疫苗:由于细胞毒活疫苗和细菌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历年均在20%以下,灭活疫苗:不同类型的灭活疫苗产能效率变化都很大,组织毒灭活疫苗产能效率变化最大的在2014年~2015年,从57.71%下降至34.86%;细胞毒灭活疫苗产能效率变化最大的在2016年~2017年,从23.34%下降至15.43%;细菌灭活疫苗产能效率变化最大的在2016年~2018年,从18.14%上升至48.51%后又下降至22.09%;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变化最大的是2013年~2015年,从4.68%上升至84.26%而后又下降到53.20%。原料药:抗微生物药物波动最大的是2015年~2016年,从41.83%增长至56.39%;抗寄生虫药物波动最大的是2016年~2017年,从61.90%下降至29.07%;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产能利用率波动最大的是2016年~2017年,从35.90%下降至14.89%,产能利用率过低。
各品类兽药产能利用率都较低或变动较大,这将极大的造成我国兽药产业的资源浪费,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不稳定,不利于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6
产品售后追踪体系空白
兽药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它的效果受到动物体健康程度、养殖条件、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它是一类需要长期观察效果的产品,售后追踪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欧盟、日本及美国对兽药的使用与监管非常严格,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药物可追踪体系,欧盟和美国的兽药企业均建立药物不良反应(PV)追踪系统,日本对于兽药的使用严格遵循良好兽医用药规范(GoodVeterinaryPractice,GVP)和处方药管理制度。在我国,近些年来政府虽有设立执业兽医制度及处方药制度,也强调执业兽医的社会地位,但具体的细节工作仍需稳步进行;对于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跟踪,却没有成体系的反馈机制,完全依靠于兽药销售人员从一线收集并反馈,无法保证产品售后追踪信息的公平、公开、公正。
连载中,更多精彩,请您关注!
作者简介
徐超:
华中农业大学兽医方向硕士
2016 年-2018 年,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家畜事业部,客户经理。
2018 年至今,默沙东动物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反刍事业部销售代表。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作者:Jason Xu 徐超
编辑:牧科传媒 郭梦茹
审核:牧科传媒 何杭艺 韦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