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之风,兴于先秦,盛于西汉,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思想,作用甚微,却贻害无穷。
孔子虽提倡三年守孝,但并不提倡厚葬,孔子认为治丧以哀为主,父母去世,子女们只要做到悲哀即可,认为哀比礼更重要,“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如礼不足而哀有余。”孔子反对厚葬,主张节俭治丧,如果经济条件不够,可权宜行事,这不算非礼。孔子反对以金银珠宝陪葬,更反对用人殉葬,痛恨用木头、泥人制成的俑殉葬,甚至开口咒骂用俑殉葬的人会断子绝孙。
在思想上提倡和支持厚葬的,以孟子最著。我们知道,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和儒家思想的发扬者,但他虽继承了孔子的孝道与仁爱思想,却把孝道更加物化,把礼视同厚葬,他认为不厚葬父母,就是不孝。他母亲去世,孟子特派弟子充虞选购珍贵木材做棺椁,充虞认为太奢侈,还被孟子说教了一通。孟子的厚葬思想,对后来的厚葬之风的兴起影响很大。
当然,真正的丧礼制度都是孔子、孟子等一大帮儒家学者建立起来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对丧礼也是如此。在儒生们的努力下,后来建立了以五服为范围的尽孝血统,人死之后,其上下左右五代为居丧服孝的血缘对象。有了制度规定,接踵而来的就是奢华的丧礼,包括珍贵的陪葬品,可以说,是丧礼制度的一再拔高,助长了治丧的奢华。
应该说,就厚葬的单个对象而言,没人能超过秦始皇。关中本有重死之风,生前经营死穴的事,在秦国相当普遍,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就在这个孩提时代起,秦始皇就开始修建自己死后的陵墓,一直修了30多年,到了死,工程还没有彻底完工,其中所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真是无法计算。看看如今出土的兵马俑,那人工特制的成千上万的人俑,就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了,何况他陵墓中还有多得不能计数、贵得不能计价的奇珍异宝。
厚葬之风,西汉最盛。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期间,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力迅速强大,厚葬之风陡然兴起,什么金缕玉衣,什么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特制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再有,在墓葬的洞中画壁画,在石材上雕塑画像,奢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像金缕玉衣,用金丝缝结千百块玉,制成玉衣玉裤,一件金缕玉衣,一个熟练的玉匠,要花10年时间,才能完成,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