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加入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科技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梳理其关注的议题,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议题特点。本文认为在国际科技组织中设置长期议题应具备国际视角与专业视野、关注人类福祉与共同利益、围绕组织建设与标准制定,设置短期议题应关注热点事件与全球短期发展目标,长短期议题均应关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
关键词:国际科技组织,议题设置,中国科协
1. 引言
国际组织是由众多国家组成的国家间的组织,是近代出现的跨国性的组织[1]。按照成员分类,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性质分类,国际组织分为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业性国际组织,专业性国际组织又分为专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专业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专业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就包含国际科技组织。国际科技组织是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或某一学科领域发展为宗旨,由科技人员或其他致力于这一宗旨的人士组成的国际组织[2]。由于大部分国际科技组织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因而这些组织更多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倡议发起,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科技领域长时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较多的国际科技组织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发挥主导作用。
国际科技组织通过充分发挥组织内各成员作用,协调该学科各领域资源,制定专业领域行业标准,以促进各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实现推进与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际科技组织在成立之时,均依照设立该组织的目的,形成组织的宗旨与章程,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活动。为促进成员国或成员国间在该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国际科技组织一般会定期召开各层级工作会议以及国际会议等。在这些会议中,议题的设置与推进无疑成为引领国际科技组织发展方向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议题可体现国际科技组织的关切,亦可产生影响该组织发展或行业标准的重要决定。
2. 国际科技组织关注议题的特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对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会加入国际科技组织的情况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共加入国际科技组织372个,其中中国科协加入国际科技组织7个,144个全国学会加入国际科技组织365个。
在样本选择标准层面,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协系统已经加入的国际科技组织,按照“核心”和“重要”(根据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参与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情况调研的报告,核心国际科技组织主要是大型综合类、在国际上有突出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重要国际科技组织是指组织结构完善,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两大类别分别选取研究样本。按照中国科协对于所属全国学会的学科分类,即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及交叉学科,综合考虑各学会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情况,对相关学会所属学科方向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同时,根据每个学科方向下的各类学会的数量,等比例选择样本,做到相对平衡。另外,本研究还根据组织的综合影响力因素,包括成立时间、成员国和会员数量等,以及根据组织的基本信息是否足够全面,包括是否建有官方网站并及时维护、其网站语言是否为通用语、是否公开其章程等,在确保其具有研究的代表性的同时,确保其具有研究的可行性。通过综合考虑最终选出33个“核心”组织和67个“重要”组织。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词频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三种研究方法。首先,本研究将通过查阅搜索国际科技组织的宗旨及章程等基本信息,提取和分析国际科技组织建立的原则以及其长期以来运行与活动的核心出发点。继而,本研究在分析国际科技组织议题特征时,因考虑到国际科技组织样本数量较多,归纳总结时将采用词频分析对国际科技组织所关注的内容进行词语频率的比较和提取,使结果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科学性。此外,本研究还将选取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国际科技组织关注议题的特征。
2.2 国际科技组织议题分析
通过对选取的100个国际科技组织的宗旨、官网中所展示的会议议题、相关信息等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国际科技组织近期关注议题和长期关注议题呈现如下特点。
2.2.1 国际科技组织近期关注议题特点分析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以国际科学理事会为代表的百家国际科技组织仍然通过召开研讨会,推进项目并发起倡议,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动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通过对这百家科技组织近期关注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国际特点详见表1.
2.2.2 国际科技组织长期关注议题特点分析
本文对国际科技组织的宗旨以及成立的意义等信息进行了词频分析,词云图见图1,词频见表2。
图1 国际科技组织长期关注议题词云图
通过对词汇进行分类,归纳得出国际科技组织长期关注议题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体现了全球、国际的主题,如,全球、国际、合作、国际合作、交流、各国、世界、国际交流、学术交流;二是体现了专业的主题,如,研究、领域、专业、应用、技术、学科、工程;三是体现了人类福祉和利益的主题,如,人类、社会、环境、贡献、健康;四是体现了组织建设和行业标准的主题,如,政策、政府、标准、标准化;五是体现了学科融合、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如,跨学科、交叉。
3. 案例分析
本文将通过以下两个案例从“核心”国际科技组织发起的不同的科学计划的角度,分析并更加生动地展示国际科技组织所关注的议题所体现出的核心特征。
3.1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IRDR)发起前,世界范围内就开展了很多减灾的研究。然而,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使得科学界开始反思减灾的现有研究并未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相关灾害专家分析原因认为之前开展的研究更偏向于自然学科的单一研究,而减灾需要多学科更综合的研究。
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ICSU)2003的环境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优先领域评估和2004的前瞻性分析都指出“自然和人为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新议题。ICSU规划小组在其评估中强调,仍有必要提出一个至少持续十年且结合各种灾害、学科及地理区域的综合研究方案。该方案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科学、卫生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密切结合。规划小组建议将研究计划命名为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应对自然和人为环境灾害的挑战(缩写:IRDR)[4]。
IRDR成立的依据包括: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扰乱社会秩序。人类对环境的干预也会增加灾害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IRDR的核心任务是发展跨学科、多部门的联盟,以进行深入、实用的减灾研究,并实施基于证据的有效灾害风险政策和实践。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的主要贡献[4]及成果包括:
(1)IRDR团队参与了“仙台减灾框架”制定过程中的科学组织工作。《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简称“仙台减灾框架”)于2015年第三届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世界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WCDRR)通过。其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一同被认为是联合国成员国通过的最为重要的三个框架之一。
(2)加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一步整合。2018年,IRDR在其科学委员会下设一个新的工作组,研究“仙台减灾框架”与“巴黎气候协定”、关于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与气候行动之间的联系。IRDR还启动了其研究报告系列(IRDR Working Paper Series),以进一步建立IRDR研究目标、“仙台减灾框架”“巴黎协定”和SDGs之间的联系。在与IRDR相关的会议上,越来越多的讨论和交流集中在棘手的多维度、系统性、连锁性和跨境的风险和灾害所带来的新风险,包括当前由新冠病毒造成的系统风险。
(3)收集整理标准化的灾害调查和损失数据。灾害调查和损失数据收集是综合评估社会、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损失数据的基础。标准化损失数据在损失预测和历史损失建模期间对风险解释非常有用,这反过来又为更好地获得关于灾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成本信息提供了宝贵的机会。IRDR灾害损失数据工作组为解决灾害损失数据标准化问题做出了贡献。该项目提出了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现已被许多国家采用。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也非常重视与人类福祉和共同利益相关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学科结合的综合研究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研究计划成立后,还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并惠及全球更多国家。
3.2 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计划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带来了城市化问题。城市化不仅预示着机遇和风险,也为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复杂的问题,2013年ICSU提出了一项有关城市健康和福祉的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设计新的概念框架和系统分析的建模方法,关注城市健康和福祉的各个方面,来为政策制定者们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国内外研究机构与决策者均对此计划给予了关注。一些国外的研究资助机构表示出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行为与社会科学研究办公室在其政策宣传册中把对公共健康的系统研究方法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在这个科学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法国政府都表现出强烈的支持和兴趣。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机构的许多政策文件都表明,是时候利用新的方法来管理城市、促进健康的城市化、更多地关注起因和预防而不是医疗干预和治疗。健康和福祉的重大挑战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多学科的、涵盖各种因素在内的国际计划来关注城市环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城市化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 E. Stiglitz)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关注。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城市健康和福祉问题,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客观需要。
2013年11月27日,ICSU正式宣布“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落户中国。自国际项目办公室正式运行以来,多次成功将相关研究成果转换成联合国相关机构发布的决议和实施方案,并推动城市健康主题进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关于智慧城市的决议文件当中。
(1)2016年,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撰写的关于智慧健康(Smart Health)报告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智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采纳。该报告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定义,总结了城市化的趋势并且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联系。
(2)2017年,项目办公室作为专家评估团成员,受邀参加联合国环境署的亚洲城市基础设施转型研讨会,探讨如何减少亚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碳排放问题,评估亚洲国家的现有政策,为联合国环境署提供政策建议。
(3)2020年,项目办公室参与了由全球妇女经济需求项目(WEI)在世界政策论坛发起的以“COVID-19大流行病及其社会和经济影响:全球南方的风险和机遇”为题的政策响应活动,并发表观点视频,活动成果还将为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做贡献。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并且有关人类福祉和共同利益的议题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者,而我国科技社团和科学家则可立足于本土资源优势,以全球视野的思维提出和关注这样的立体式议题网络。同时,研究计划的成果也在推动全球在相关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4. 思考与启示
4.1 议题生成立体化
国际科技组织的议题生成既要从理念的层面强调议题的创新型和必要性,也要从实践的角度,兼顾可操作性。
第一,议题设置应具备国际视角与专业视野。即使是在“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国际科技组织作为多边对话与协商平台,依然倡导通过集体协商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故其提出的议题需要各国及地区的广泛参与。基于国际视角和学科视角综合分析当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归纳需解决的系列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基于以上必要性,进一步论证开展相关议题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第二,议题设置应关注人类福祉与共同利益。积极响应、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科技组织议题的核心之一。大部分国际科技组织都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议程设定的中心,围绕提升人类健康权、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变革。由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在国际社会形成广泛的认同的阶段性目标,各国际科技组织围绕该背景设置议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各领域专业性人员,获得更大范围的参与力量及资源。
第三,议题设置应围绕组织建设与标准制定。国际科技组织的运行离不开其自身专业性学术组织建设,其议题都是该学科领域中最前沿、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其在专业领域的强大号召力也体现为对专业政策的制定以及行业标准的统一,使得各成员按照统一的标准从事专业领域活动。
第四,短期议题应关注热点事件与全球短期发展目标。议题从时效来看分为长期议题和短期议题,长期议题主要围绕组织宗旨与章程进行展开;而短期议题则为阶段性关切,如全球发生的较大规模的热点事件、具有影响力的全球阶段性发展目标以及人类在下一个阶段可能面临的各领域问题,都是短期议题所产生的主要来源。
第五,议题设置应关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无论是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还是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计划,以及各国际科技组织官网中提到的跨学科、交叉等有关学科融合的词汇,都更加指明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趋向于复杂的现实问题,而这也无疑在不断推动科技界内部产生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研究,各国际科技组织也开始意识到并运用学科交叉的方式开展综合性的研究计划,以此来运用更加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方法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4.2 议题的推进
为推动落实这些议题,各国际科技组织制定了系统的、具有一定结构性支撑及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所有这些实施计划都基于各国际科技组织现有的活动框架,也是对现有资源的延续与拓展,包括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设立各种研究计划、面向国际社会发起相关倡议等。
关于议题的推进手段,我们可从国际科技组织的主要活动中窥探一二。如: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的主要活动包括推进相关国家和地区学会的发展,发起和组织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定期举行国际大会、专题讨论会和讲习班,出版学术刊物等。再如: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联盟的主要活动包括组织召开全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会和其他聚焦性国际学术会议,开展生物化学领域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教育及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设立特别奖项促进全球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生物领域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某项研究议题和支持青年研究者而设立国际研究基金。
4.3 推动专业人员参与国际科技组织议题
第一,为科技社团及科学家个人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建立系统性的经费支持计划,应从政策制定角度鼓励相关人员深度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专业性事务和高层管理工作,包括发起具有广泛认同的议题,牵头解决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等。
第二,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的人才梯队建设,鼓励中青年专业研究人员拓展国际学术人脉,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其更加深入的参与国际科技组织活动提供更完善的专业领域交流机制。
第三,加强对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性议题的研究及解读,定期举办讲座培训,增强专业研究人员对全球性议题的深度理解,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科技组织任职胜任力,以促进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提出具有较强感召力的议题,获取广泛的国际认同。
致谢
感谢西南交通大学闫月勤老师和外交学院牛仲君老师对于国际科技组织关注议题研究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启发!
案例分析部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中的事实依据均来源于IRDR工作汇编,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计划的事实依据是根据该计划办公室提供的工作材料整理后形成。
参考文献
[1] 宋允孚.国际公务员与国际组织任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赵刚.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2011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全会参加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名录[Z].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2011.
[4] IRDR工作汇编:十年科技减灾探索[R].北京: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2020.
[5] 胡正荣.李继东.主动设置国际议题[N].光明日报,2014-11-17(11).
[6] 赵剑英.面向综合性问题,推动跨学科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4):6-7.
责任编辑:李琦
作者简介:
刘伊铎,女,硕士,工程师,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及国际交流等。
本文为《今日科苑》2021年第4期文章,转载需注明作者单位。
转载请联系邮箱:jrkybjb@cnais.org.cn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邮发代号:18-26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电话:010-6857086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