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人从容由性,不被世俗所累,所做之事在后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却又是合理的。这个理,只与初心有关。
还是王徽之。行船至京城建康的青溪边,尚未登岸。这时候,遇见桓伊乘车由岸上经过。
桓伊,字子野,来自桓氏家族,参与淝水之战,后任江州刺史。
桓伊为人清简高雅,不仅在军事方面极有建树,而且还是位流行音乐家: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精音乐,尤善吹笛,著名古曲《梅花引》即《梅花三弄》,就是桓伊创作的,初为笛曲,后人改编为古琴曲。
桓伊是性情中人,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记载: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 “奈何!”谢公闻之,曰: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这就是成语“一往情深”的由来。
王徽之和桓伊相遇于青溪岸边,当时是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
该战结束后不久,江州刺史桓冲死,朝廷以桓伊代之,其时王徽之为桓冲的骑兵参军,冲死后,徽之在弟弟中书令王献之的安排下,转赴建康任黄门侍郎,而桓伊则起程赴江州上任。
这次相遇有此背景。
此时,桓伊因淝水之战功名及身,非常显赫,已经封侯了,王徽之不管那一套。在此之前,他看到有锦车路过,问朋友: “岸上是何人?”
朋友答: ”桓伊桓子野。”
王徽之素闻其名,知道他是当世超一流的笛子演奏家,于是跟朋友说: “你给我带个话过去,说王徽之请桓子野吹笛一曲。”
朋友感到为难: “这样不太好吧。您自是高门大族,但桓伊也不是一般人啊。淝水之战中,他与谢家子弟大破符坚百万兵,功名赫赫,怎会停下车来随便给您吹笛子玩儿?况且您跟他并不认识,更谈不上交情。”
王徽之笑道: “君自可前去传话,其他就不用管了。”
朋友疑惑地看着王徽之,最后上岸拦住车队,硬着头皮把意思跟桓伊说了。
桓伊问: “船上是哪位?”
朋友道:“王徽之。”
桓伊听后,侧目向船,直视良久。
王徽之那位朋友以为人家怒了,便吓得一路小跑回到船上。
此时,王徽之已登船头,那位朋友还在惶惑间,岸上已有悠扬的笛声传来。
王徽之临风而立,闭目欣赏。
朋友回望,只见桓伊坐在胡床上,两手抚笛,横至嘴边,面色悠然地吹着,是其原创曲子《梅花引》,深情忧伤,一如青溪水,流淌在人心间。吹完,桓伊上车而去,王徽之亦不表示感谢,客主没说一句话。
一个提出无理要求,一个从容应允,弃约定俗成之礼,只由心中性情。你想听,我来奏。曲终了,擦肩过,何必交一言?
说一句话,都是多余的。
在繁文缛节的人生和时代里,学学桓子野和王徽之,或仅仅把东晋青溪岸边的一幕留于心中,也是好的。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世说新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