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多位海内外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顶级科学家、高校校长以及企业代表出席,围绕人工智能科学前沿、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人类福祉等话题进行主题演讲和先锋对话,大会发布了开源平台。
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要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科学,必须坚持基础原创引领产业发展。
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工智能作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之一,正在进入以大数据加大算力、加大模型的发展阶段。感知智能日益成熟,认知智能加快突破,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类脑智能等,成为新的前沿热点,人工智能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赋能,而且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里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第二阶段目标,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他提出要突出基础原创引领,加大基础学习瓶颈问题和数学研究力度,加强机器学习理论,类脑智能等方法,加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方向,部署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等交叉任务,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需要大规模计算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他还说道,要突出重大任务引领,围绕人工算力平台、人机协同临床诊疗系统,启动实施一批长周期的旗舰项目,以点带面带领人工智能发展;突出改变创新引领,开展重大研究,探索实施业主负责制、科学家负责制等试点,赋予人工智能人才更大的话语权;突出高端人才引领,加大人工智能复合力度,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突出创新高地引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重点谈到了脑科学的发展。他表示:“复旦特别强调脑与类脑智能,我们把脑科学的研究跟类脑智能结合在一起,重点发挥在神经科学方面的优势,发挥我们在脑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另外这个领域特别需要数学,所以我们又把影像跟计算、神经网络的构建融合进来,把原来神经科学里已有的在神经编码方面的工作融合在一起。”
多位校长提及未来的人才需要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表示:“拥有扎实基础知识以及交叉科学的背景是比较好的,需要了解行业的前沿,包括产业的需求,这方面复合人才可能是学校希望能给培养。”
在谈到AI如何赋能科学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教授表示:“研究科学有两大目的,第一是研究基本规律,比如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量子力学基本方程;第二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解决行业、材料、航空航天、化工、药物等实际问题。”
AI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也日益加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对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发表看法。他曾参与启动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生命“组学”研究,并于近年参与组建并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赵国屏表示:“有了基因组学之后,生命科学就从实验科学走向了理论科学,而今天对数据大量的使用又催生了计算生物学。近年来计算生物学的数据量已经达到了进行数据密集性研究的范式,把客观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结合起来,这个时候对于大数据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
他同时提出人工智能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面临的挑战。“基于人工智能复杂系统跨层次的功能涌现,如何进行知识挖掘?大数据从哪里来?知识图谱从哪里来?场景怎么界定?算法如何来做?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赵国屏说道。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药行业和科技行业在AI市场投入也在持续扩大。有数据预计,2025年整个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40亿美元。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在谈到AI如何引领数字医疗时表示:“AI成像、病理诊断、疾病管理、预诊分析方面对于患者有很大的帮助,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贯穿了整个阿斯利康在新药研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