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麻柳坝大桥
内江麻柳坝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于2021年4月16日经2021年第4次内江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
内江就要修麻柳坝大桥了!此消息一出便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在关注项目推进的同时,麻柳坝大桥的命名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麻柳坝大桥为啥叫这个名字?
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内江87岁的机械工程师陈万才
向记者讲述了其中渊源
陈万才
陈万才曾供职于沱江动力厂,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他家祖辈都生活在内江。陈万才童年时曾听长辈们提起过,如今规划修建麻柳坝大桥的地方曾叫麻柳坝,坝上长满了麻柳树。那时坝上有农户耕作,还有一家糖坊,坝尾的河滩上,有两只水磨船,昼夜不停地磨面粉,是内江最古老的水力机械化面粉厂。
陈万才介绍,沱江流域的自然地貌是:一滩、一沱、一坝,以梯级形式自然组成。所谓滩,就是水浅多石水流湍急的河段,滩的下面水深缓流的河段称为沱,在弧形河道上,沱的外侧水流较快,而对岸弧形内侧形成漩涡称为回水沱。洪水中的泥沙卵石在此经千万年的沉积成为冲积平原,俗称为坝。一般来说,坝的形成意味着上游有滩和沱。要形成滩、沱、坝的自然地貌,有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形成。一是河流拐弯,二是江边有乱石堆积形成的自然拦河堤。
过去,内江制糖业兴盛,人们傍水而居,内江及周边城市主要物资运输靠水运,内江河坝街就曾是沱江沿岸最繁华的水运码头,大小船只在此装卸货物,内江成为名播四方的物资集散地。河坝街以下(原金霞宫外)称为下河坝,坝外是牛皮滩,牛皮滩下是擦耳崖,是深水沱,对岸的大冲山下就是曾经的麻柳坝。
麻柳坝大桥东兴区桥头连接线效果图
以前的城市建设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每每洪水来临,沿江地段容易被水灾侵害。河坝街这个经济繁荣、人员来往频繁的重要地段,每到洪水频发的季节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为减轻洪水对河坝街的侵害,先辈们根据内江城的地形想到了修筑导向拦河堤,改变江水流向,以减轻洪水对河坝街的冲刷。先辈们在壕子口拐弯处的下段,用条石砌了三条导流阻拦堤。相隔一定的距离,成斜向一道比一道长地伸向江心,洪水来临时,因为堤坝的阻拦,河坝街受洪水冲刷的程度自然就减轻了,而下游的麻柳坝受洪水冲击的程度则加重了,面积逐渐变小,后来成为一个江心岛。
陈万才告诉记者,半个世纪前,麻柳坝那个江心岛都还在,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沱江河两边修起了长长的河堤,河岸也变得长而直,江心岛最终被河水全部淹没。
陈万才老人的讲述是否准确呢?记者采访了内江知名文化学者甘光地,甘光地说,陈万才老人的叙述大多有历史资料可考,他对江心岛的形成原因分析也较为科学。
虽然麻柳坝已经消失不见,但麻柳坝这个地名尚在老百姓生活中留存。而即将修建的麻柳坝大桥,让这个地名焕发生机,让它更加长远地留存在内江百姓的生活里。
麻柳坝大桥位于沱江大桥与西林大桥之间,双向六车道,路线全长约1125米,其中桥长287米、宽33.5米。大桥起于市中区文英街与交通路路口,上跨市中区河坝街、世纪滨江广场,横跨沱江,跨越东兴区新江路,止于麻柳路。
麻柳坝大桥作为内江市旧城区主干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完成后能完善城市路网,连接两区,承担区域及周边到达交通功能。并且该项目作为景观桥梁,在桥梁的选型上会坚持“屹立沱江之滨的特色地标、彰显甜城文化的记忆符号、助力成渝协同的城市之心”的原则,采用“沱江两岸携手同心共发展、成渝双城勠力同心谱新章”意义的同心桥梁。
麻柳坝大桥的建设,必将有效改善内江城市路网,缓解交通拥堵,带动市中区和东兴区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形象。
文图:古佩铃
编辑:邵雪洋、陈玉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