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山人的地方
就有常山信息网
我小时候住的老宅叫赵大源,这是常山过去的富家宅院,约六百来平方,前屋后院,有十几个房间,最多时住过七户人家。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宅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
赵大源位于原北门街皂荚巷(又称大坑弄,现解放街新建巷12号)。古时候,富贵门庭会刻挂寓意匾额,如北门街还有张宝堂、江仁聚等,赵大源宅院寓意家世显赫,渊源流长。
作为钱塘江上游的常山古城,航运发达,水陆交汇,八省通衢,历史上是商贾云集之地;这里山清水秀,土质肥沃,又是偏安一隅,不失桑榆之地,所以常山老城豪门富宅、祠堂会馆遍布四周。在北门街原观澜桥西侧,一条宽大的弄堂通往屏山底城隍庙,看似简单平淡、不显山露水的里弄,却是常山老城大户人家最集中的地方,这里富绅相邻,豪门相近,深宅相连,庭院相接。
赵大源宅院深藏巷路南侧偏巷内,与五户富家豪门紧邻:东面大院门对张家(水作坊业主)、陈家(旧保安团长陈择民)屋墙,南边墙与琚家(盐商富贾)老宅相连,西面庭院与徐家(富族“五毛”三哥)老宅围墙相望,北与聂家(绅士,地下党聂崇彬祖宅)一墙之隔。追溯宗源,赵大源家族与南宋名人赵希琯是否同宗?目前尚无从考证。赵家祖上开银洋店、钟表店,拥有良田多处,家境殷实,福禄丰盈,但到解放前期,赵家田地财产散尽,家业仅留一幢宅院,成份划为小土地出租者。
赵大源宅院建造风格奇特: 前院紧凑,后院宽绰。房屋砖木结构,条石墙基,两层台阶,大门气派。前院坐南面北,呈六套间格局,厅堂雕梁画栋,门窗刻有花鸟图案,中堂挂有松鹤轴画,香案上摆放精制花瓶,堂前的花梨木八仙桌,天井的鱼纹彩陶水缸,居室的杉木铺枕隔板,整栋宅院不失豪门遗风。后院结构完整,自成一体,有院门及正屋后门出入,虽后院房间不多,但整个花园有近三百平方,与结构严谨、富丽堂皇的前院相比,后院布局灵巧,清新雅致,以小见大,是个雍容华贵的私家花园,有连廊磨坊、水池花坛、楼阁台榭、钟乳假山,院内有石榴、泡树、铁树、松柏、桂花树、皂荚树及四棵高高的棕树,且花草满园:牡丹、芍药、锈球、芙蓉、金针、兰花、满天星、木槿花、七姐妹(月季)、指甲花(凤仙),春暖花开之时,庭院里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红。花园南北是高高的封火墙,墙壁上爬满碧绿的藤蔓,凉亭飞檐下常有喜鹊筑巢,花园中间种有鲜嫩蔬菜,可谓色彩斑斓,鸟语花香,充满灵气。
解放初我父母从江山迁居过来,当时借住北门老照相馆(陈家祠堂),该屋后院与赵大源相通,互为邻居。母亲敦厚善良,勤劳肯干,人缘极好,又是中共党员,居委会小组长,很受赵大源房东伯伯娘的亲睐,一来二去,俩人成了至交好友。1958年开始私房改造,伯伯娘约我家搬到赵大源,和她同在前院居住(后院由公家分配给另外三户人家)。孩提时,伯伯娘宠儿赵育玉(又名“花堂”)带着我一块玩耍,一起浇花除草,一道攀枝摘果,还带我下棋打球,游泳垂钓,弹琴奏乐,吟诗作画,庭院外头的邻居小孩也常来玩耍,赵大源成了我童年快活的乐园。后来,又陆陆续续搬进一些房客,为缓解居住偪仄,各家相继在院里搭建起临时屋,一个大诺的后花园变得杂乱无章,七十年代有住户用石煤作燃料,院里树木被熏得枯萎殆尽,花卉也荡然无存,这是后话。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明清老宅已消失在高大的楼房和流光溢彩的街区,昔日盛名的赵大源宅院已不见踪迹,但宅院过去的模样仍记忆犹新,并定格在我的心中。现在城区规模扩大,人居环境变化,住宅更为宽敞,老宅院成为历史,老街区面临拆除提升改造。期待未来北门片区开发,能传承历史文化街区持色,展现宋诗之城古韵风貌。
赵大源花园一角曾经的模样
宋诗城规划方案图
作者:爱国财会文具
有常山人的地方,就有常山信息网
业务联系号码:13867010686(66268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