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eryDavid Thoreau)曾说过,“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在旅行中感受自然、城市、乡村的风光,给予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们不仅描绘了自然界壮丽的风景,不同地域与民族的文化,更描绘了生活的诗意与生命的意义。
“空间的诱导·飞行 No.5-6”,庄司达,1991年
近日,名古屋市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春日旅行》的主题展,通过展出50多件以“旅行”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让公众可以从熟悉的日本开始,逐步探索海外乃至未知的宇宙世界,在美术馆中进行了一场春日旅行。这些作品的类型有描绘日式风情、海外风光的绘画,以及鲜少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包含了印度裔雕塑家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的作品《虚空 No.3》、日本画家山田光春的《星星的诞生》、峪谷自然的《沙丘与海》以及装置艺术家庄思达的作品《空间的诱导·飞行No.5-6》等。从这场展览中,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从艺术角度呈现的旅行中景致的壮阔与秀美,城市与乡村的异国风情,更让我们发现了生活的诗意,进而感悟生命的意义。
风景中的艺术
关于旅行主题的艺术表现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与风景描绘相关的。通过对不同风景的描绘,艺术家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自然的壮丽,更呈现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我相信,描绘大自然丰富而壮丽的一面是画家的职责。我们需要快乐、幸福、希望和爱……我越是丑陋、衰老、卑微、贫困和疾病缠身,我就越想创造出绚丽的色彩,巧妙的搭配,来为自己复仇。”这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寄给其妹妹威廉敏娜·梵高的信件中所写的。梵高曾于1888年至1889年生活在法国阿尔勒(Arles),在这里的15个月中,梵高创作了200多幅画作,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星空、麦田系列。对于梵高而言,自然之美足以让他震撼,走在乡间的原野上,梵高尽情感受着正午阳光的金黄,被灼烧成紫红色的夕阳,死去树干的忧郁蓝色等。梵高用他的热忱将这些色彩描绘在画布之上,为我们呈现了阿尔勒震撼人心的景致与梵高眼中、心中的阿尔勒。梵高并不像现实主义画家那般来描绘这个视觉世界的精确版本,而是将眼中之美与心中之美合二为一地呈现了出来。例如梵高的作品《松柏中的麦田》《罗纳河的星夜》《阿尔勒的吊桥》《普罗旺斯干草堆》《阿尔勒附近的鸢尾花田》等,这些作品色彩明艳,用精炼、细致的笔触表现出了他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虚空 No.3”,Anish Kapoor,1989年
与之类似的还有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DavidHockey),虽然比梵高晚出生了一个世纪,霍克尼也对大自然有着同样的热爱与激情,他从自然景观与四季中获得灵感,运用鲜艳的颜色与独特的笔触捕捉与呈现了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活力。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ey)于1937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布拉福德,先后毕业于布拉福德艺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因创作泳池系列而声名鹊起。20世纪90年代末,霍克尼从美国洛杉矶回到了家乡,在伍德盖特的林间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自然,坚持写生,创造了诸多风景题材的作品。诸如《东约克郡伍德盖特春天的到来》《伍德盖特风景,2005年7月27日》《伍德盖特树林,7月26、27和28日》《开在罗马路上的五月花》等,在这些作品中霍克尼记录了约克郡乡间的四季流转、风景变化与大自然所迸发出的生命活力。正如霍克尼所言,“当自然达到了活力的顶峰,就仿佛香槟倒入了灌木丛——它们都起泡了!真是如此奇妙。”在这些怀旧而温柔的风景绘画中,霍克尼在乡间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大城市冷漠疏离的人生救赎,这些静谧而充满活力的风景给予了人们心中欢欣的鼓舞。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是一种理想的远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我们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人生间隙。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对风景的游览,更是其间的所思所见。正如英国文艺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所言,“我们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或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不同的国度、风俗人情和生活习惯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另一种历史和民族文化情景之中,这种异国情调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对生活诗意的主题描绘。
>《星星的诞生》,山田光春,1967年
梵高旅居阿尔勒期间所绘制的《夜晚露天咖啡座》就为我们展现了阿尔勒生活的诗意。画于1888年,这是一间通宵营业的咖啡馆,当时住在阿尔勒的梵高,迷上了画灿烂的星夜。入夜后,他漫步在街头巷尾,支起画架将蓝色的星空、明亮闪光的星星、露天咖啡厅的街角、温暖的黄色灯光、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咖啡座上交谈、街上来往的人影以及周边暗黑的房屋均一一生动的描绘了出来,为我们呈现出了阿尔勒夜晚的街头生活,静谧的蓝色夜晚,广场由鹅卵石铺成,黄色的灯光展现了阿尔勒人们的欢乐与活力,流露出和谐欢畅、自由快乐的氛围。
与梵高同时代的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保罗·高更于1889年参观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后被爪哇的热带风情所吸引,便离开巴黎来到了塔希提岛。在这里生活的8年时间中,高更用他的画笔描绘了诸多关于大溪地生活的绘画。诸如《塔希提岛的牧歌》,创作与1892年,高更用单纯的平面化的手法描绘了梦幻般的诗情画意的塔希提岛的田园风光,树上开满了鲜花,猎犬在嗅着草地,两位塔希提少女端坐在画面中央,一位似乎刚洗衣归来,另一位则吹着牧笛,画面呈现出了塔希提岛的宁静浪漫。在这幅作品中高更为我们呈现了塔希提岛土著人的宁静美好的生活,不同于高更憎恨的城市工业文明,塔希提岛上
的人们更原始、朴实与美好。
> 展览现场
与之类似的还有野兽派的代表亨利·马蒂斯,1912年至1913年冬季,马蒂斯曾先后两次前往北非的摩洛哥旅行。在这里,马蒂斯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之美,还有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原始的东方之美。摩洛哥之行对马蒂斯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在摩洛哥时期的一些绘画之中,更体现在他之后回到尼斯的诸多创作之中,诸如那些摩洛哥挂毯上的枝叶纹路,蓝色光环的瓷砖,卷着腿的小桌子,桌上花瓶中的小束鲜花等带着神秘异域东方气息的元素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马蒂斯此后的绘画中。例如,在《摩洛哥的咖啡馆》(MoroccanCafe, 1912-13)中描绘了摩洛哥Kasbah古城中一家迷人的小咖啡馆里热闹的景象。马蒂斯选用了很浅的颜色描绘了咖啡馆中身着传统服饰、头部包裹着白色头巾的北非人他们或坐、或躺、或靠着栏杆、或凝视着鱼缸中的金鱼,弥漫着宁静、和谐以及浓郁的东方神秘色彩。在旅行结束后的1915年,马蒂斯又通过立体派画作《摩洛哥人》(The Moroccans, 1915)纪念了他在丹吉尔的难忘时光,这件作品呈现了马蒂斯心中关于丹吉尔的城市咖啡文化,也被称为“Kasbah小咖啡馆的露台”,画面分割为三个区域,即摆放着一束花的阳台后面的清真寺、一处菜园和一个戴头巾的男子,而黑色的背景则将三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从马蒂斯的绘画中让我们看到了旅行去摩洛哥对他艺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生活在别处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异域历史和文化所带来的生活诗意,更给予了马蒂斯创作的灵感,成为了他的精神家园。
关于生命的思考
“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狭隘,就像井底之蛙:我们生活在那个世界里,但我们几乎从未像老鹰和上帝那样目睹全貌。”正如阿兰·德波顿描述的飞机飞在云层之上的思考,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更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人生。
> 展览现场
美国现实主义艺术家爱德华·霍珀(EdwardHopper,1886-1967)在1925年买了一辆二手道奇车后就开启了他每年几个月的外出旅行。他曾多次穿越美国,不管是旅途中、旅店房间、汽车后座还是户外和餐厅,都留下了他大量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霍珀探讨了生命的不同状态。孤独是霍珀作品中常出现的主题,在《自动贩卖店》(Automat,1927)中,霍珀描绘了一个独自坐在餐厅的女士,身后是一块偌大的长方形玻璃,窗外漆黑一片,玻璃上折射出两排毫无生气的灯光。人物穿戴时髦,厚厚的衣服和帽子表明了外面天气的寒冷,她端着咖啡杯,低头若有所思,表情中略带不安,画面表现了一种在公共空间中的孤独和疏离之感。这是一幅十分有力量的画作,让我们对画面产生了诸多想象与共鸣,入夜的孤独,独自的漂泊,空白的沉默还有安静的思考,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霍珀将生命中孤独、疏离状态放大呈现了出来。同样,这种孤独也表现在《夜莺》(Nighthawks)中,画面中四个人深夜坐在城市中的一间餐厅之中,其中有一位男士的背影,一对坐在一起的男女,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之中,服务员则是凝望着窗外无人的街道,每个人都像一座孤岛。餐厅外的街道空空荡荡,暗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正在被冰冷的城市所困住,呈现出了一种寂寥之感。
> 展览现场
城市中人的生命状态也是美国摄影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所关注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传统的行为习惯在都市生活的冲击下开始瓦解,现代化的机械带来未来与摩登之感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呈现出碎片感、冷漠疏离之感。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是一位法裔美国女性摄影师,生前所拍摄的诸多作品从未公之于众,这些作品记录了20世纪50-70年代芝加哥、纽约等城市的街头景象,也记录着自己作为一个不为人知的摄影师的生命之谜。在她的作品中,记录了不同生命的不同状态,男女老少,世间众生百态,向我们呈现了二战后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同时,在迈尔的作品中还对自我进行了观察、审视和创造,通过镜子、光影等其他方式让消失的迈尔形象重现在被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之中,迈尔的自拍超越了现实、阶级、时间、空间、性别的诸多限制,让自身的图像在光与影之中被重塑出来,迈尔是自由的也是有思想的,她重新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形象与状态。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旅行让我们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世间的温暖,重新认识自己。通过这些与旅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与生命之中震撼人心的力量,生活在别处的惬意与生活的诗意,完整着对生命的思考,孤独但自由、勇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