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能一直躺平啊!躺得过初一,躺不到十五!”“纯真辟油腻,善良辟邪”……不久前举行的河南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的致辞迅速火出了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程民生表示“自己不过是说了一些大白话”。
“大白话教授”缘何走红?主要在于讲了一口让人一听就懂又富有智慧的语言。事实上,“大白话”就是将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无论是信手拈来的网言网语,还是生动形象的人生故事,都是人们所熟识、感兴趣的,人们自然愿意听、愿意传。“大白话”往往也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于平凡中见真章,于现象中透实质,正是脱离了传统的说教姿态,融入了自身对人生经验的提炼,才引发青年学子的共鸣,在鼓舞人、激励人的同时感动人、打动人。
语言是一门重要的艺术。特别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担负着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任务,用什么样的语言跟群众对话沟通很重要。无论是宣讲政策、解说事项,还是回应热点、调解纠纷,能否讲好“大白话”,是否会运用群众语言,是决定工作做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只有把话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才能让群众一听就明白,并赢得理解和支持,更好地开展工作。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很多领导人都很善于用“大白话”。比如,毛泽东在阐述群众路线时,就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说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邓小平用“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说明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这样的“大白话”鲜活生动,朴实亲切,群众易懂易记。
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词典中没有“大白话”,有的只是看起来“高大上”的官话、套话、虚话、正确的废话。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的是不愿讲、不屑讲,认为用了“大白话”就降格了,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有的是不会讲,官话说多了,说大白话可能就不习惯,甚至不会说;还有的是不敢讲,认为说了大白话会让群众以为自己水平不高、知识有限。其实,“大白话”的“白”不是“白开水”的“白”,而是“白糖”的“白”,是融入了思想内涵、情感内容的语言。它是真正的“普通话”,是群众语言的结晶,是生动语言的概括。
话风折射作风。领导干部选择讲什么话、怎么讲话,可以窥见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态度,能反映出其对人民群众是否真关爱、对事业发展是否真推动。改进话风和作风,关键在一个“真”字,要落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从话风改起,多讲实话、真话、家常话、知心话,让我们的作风建设切实跟得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现实要求、跟得上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新需求。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