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的新著《孟子的药方》,《孟子的药方》是2018年殷延禄院长在孟子书院“孟子大讲堂”讲课的整理稿。作者认为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孟子思想,就像一服良药,救治了当时和后世无数迷茫的心灵。该书为人们认识孟子、学习孟子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政德教育,提供一种通俗教材,也是殷延禄院长作为孟子书院执行院长对亚圣孟子献上的一份敬意。
孟母三迁
其舍近墓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子看到大人在墓地里埋葬死人,他就学习大人的样子,做埋葬死人的游戏,而且玩得非常高兴。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培养孩子。为什么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培养孩子?它又如何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呢?
我们来看一个字:。
这个字就是“仁”《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
这个字形为什么可以表达人和人之间相亲的意思呢?我们先看几个有关两个人之间关系的古文字:
是“跟从”的“从”。一个人在前面走,另外一个人在后面跟随。
把这个字翻转过来,还是一个人在前,一个人在后,变成了。
这是什么字呢?这是“比赛”的“比”,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还有一个字,也是关于两个人关系的:。
一个人向左,一个人向右,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东西南北”的“北”。但它最初不是表示方位的“北”,而是人后背的“背”,从两个人背靠着背会意。后来才假借为“东西南北”的“北”。因为久借不归,后人便在的下面增加“肉”旁,另造“背”字以表示“后背”之“背”,字就专门表示“南北”之“北”。
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汉字还有许多。有句俗话叫“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一样”,如果让大家造一个字,表达出“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一样”的意思,如何造呢?好像很困难吧?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有智慧,他们用一个加上一个就解决了。是重复号。表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两个人完全重叠在一起,好得像一个人一样。如此一来,就可以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亲”了。
“仁”在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在孔子那里,“仁”超越一切特定德目,又统摄一切德目,是全德之名。当然,仁的最本质的内涵如孔子所说是“爱人”。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如何展现他的仁爱之心的呢?我们来体味一下: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子于是日哭”的“哭”,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不高兴、难过时哭几声的“哭”,而是特指哭丧的“哭”。
孔子今天去哭丧,回来以后就不再歌唱了。
为什么孔子这一天到别人家吊丧回来以后就不再歌唱了呢?每日的歌唱对于孔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我把古代文献中关于孔子唱歌的记录作了一个简单收集,梳理出三个有关孔子歌唱的故事。我们现在就通过这三个故事,来看一看每日的唱歌对于孔子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进而从这一侧面看一看孔子是如何展现他的仁爱之心的。
第一个故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别人唱得好,“歌而善”,孔子“必使反之”,一定请别人再唱一遍,“而后和之”,然后跟着别人学习。
唱歌是孔子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第二个故事: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也,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说苑·杂言》)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路过宋国,宋国的士兵突然把他们师徒住的地方围了起来。为什么围他们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背景。孔子有个一辈子的对头一一鲁国的阳虎。阳虎最早是鲁国季氏的看门人,后来执掌了鲁国的朝政。命运最捉弄人的是,孔子和阳虎是一辈子的对头,但两个人竟然长得非常像。阳虎曾经带兵在宋国危害过老百姓,宋国人对阳虎痛恨至极,看到孔子,还以为是阳虎来了,所以士兵一下子就把孔子师徒围了起来。孔子那位非常勇敢的学生子路,一看宋人围了上来,大怒,抄起兵器就要和宋人拚斗。孔子看见了连忙制止他,说:“子路啊,怎么讲求仁义的人也不能免俗,这么好斗呢?不学习《诗》《书》,不研习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如果仅仅因为我与阳虎长得像而被围困,这是天意,你不用这么着急和别人打仗。”他们被宋人围困着,不打仗怎么解围呢?孔子有办法,“由歌,予和汝”。孔子说:“子路你唱歌,我跟着你唱。”“子路歌”,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也跟着唱。效果怎么样呢?效果非常好!“三终而甲罢”,孔子师徒三首歌唱完,再看宋国的士兵——撤走了。
唱歌是孔子教化人心的法宝。
这个故事,后来还有一点有趣的变化。《史记三家注》《北堂书钞》《明七子诗选注》等在引述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把“子路歌”改成了“子路弹剑而歌”。几个字之差,味道大不相同。危难之中弹剑而歌,想想都让人神往!“子路弹剑而歌”或许不是真实的记录,却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孔门师徒的风范,这大概就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所在吧。
第三个故事: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礼记·檀弓上》)
这一次唱歌的故事发生在孔子的晚年。有一天,孔子一早起来,背着双手,拖着手杖,在门口来回漫步,嘴里轻轻地唱道:“泰山就要倾倒了吗?支撑房屋的梁木就要毁坏了吗?伟大的哲人就要死去了吗?”有人把孔子唱的歌学给他的学生子贡听,子贡听了立刻就说:“如果泰山崩塌了,我们还能仰望什么呢?如果梁木毁坏了,如果哲人死去了,我们还能依靠谁呢?坏了,我的老师病了。”子贡急急忙忙从外面赶往老师的家。一到大门口,孔子就看见了,说:“子贡,你为什么到现在才来呀!”
每日的唱歌,也是孔子晚年道不行于天下的寂寞吧!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唱歌在孔子生命当中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孔子为什么这一天到朋友家里吊丧之后,就不做他生命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了呢?因为他看到朋友家失去了亲人,朋友处在痛苦当中,他因为朋友的痛苦而感到痛苦,所以这一天就没有兴致唱歌了。这是儒者仁爱之心的体现。
仁是天赋予人的道德之性。仁者爱人,是从血缘亲情培养发展出来的对人的一般意义的爱,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爱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爱他人。
仁爱之心的修养,对我们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了仁爱之心,才能以我之心度他人之腹,才能感受他人之欢乐与痛苦,乐人之乐,忧人之忧,才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大的方面说,有了仁爱之心,人与己的对立便不复存在,人与己的关系由此而融洽,社会由此而和谐,人类由此而文明;从小的方面说,有了仁爱之心,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才更有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为什么孟母说“近墓”之处不适宜孟子居住呢?因为孟子“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子那时还很小,还不能体会到他人失去亲人的痛苦,他只是感觉到埋死人的游戏很好玩,而且他玩得很高兴。把令他人痛苦的事当作好玩的事,这样长大了会很容易失去仁爱之心、同情之心。
孟母不愧为千古母教第一人,她不仅感受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而且深刻地认识到仁爱之心对于人之为人的可贵。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孟母给我们做出了示范。非常遗憾,这样重要的对子女的教育,被今天的我们漫不经心地忽视了。我们往往不太重视对孩子仁爱之心的培养,以为那是虚的甚至是虚伪的东西,我们只关心孩子能考多少分,以后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那样的大学,结果是我们自己把孩子引向了歧途。
据《看看新闻》报道,浙江义乌某奶茶店门口,买奶茶的人太多了,排着长长的队,一女孩跟着爷爷也来买奶茶,孙女要排队,爷爷却要插队,营业员不愿意为其点单,爷爷就迁怒于孙女,伸手打向孙女的后脑勺,并且把孙女拉走,一边走一边仍在打。
女孩要排队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爷爷的行为则太令人失望。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你家里有鸡、狗丢失了,都知道把它找回来,但是你的良心丢失了,却不知道把它找回来。什么是学问之道呢?学问之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把自己放失的良心找回来。
这里面有一个“放”字,“放”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它的金文字形:。
“放”是会意兼形声字。右边的(支)象一只手拿着刑杖,攴隶变后省作夂;左边的(方)象一个戴着枷锁的人。会意一个公差手里拿着棍棒,把罪犯驱逐、流放到远方。《说文解字》:“放,逐也。”本义为流放、驱逐,引申为放失、丢失等。
放失的良心一定要寻找回来,孩子的仁爱之心一定要培养好!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培养仁爱之心的开始。
孔子讲,“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从出生到三岁之前,自己不会走路,或者走不好路,大多数时光在父母怀抱中度过。所以,父母去世之后,我们要守孝三年,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对父母的感恩,就是孝道,就是我们培养仁爱之心的开始。一个孩子,一定要从家里面,从小的时候学习如何孝敬老人。当然,儒家的仁爱之心,不能仅仅局限于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兄长,儒家讲要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爱自己的父母推及爱他人的父母,由爱自己的孩子推及爱他人的孩子。儒家的伟大也正在于此,它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将血缘亲情推扩开来,使其变成一种人间的大爱。胸怀这样一颗大爱之心,你就是一个具有了仁爱之心的人,你就成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重视仁德,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这是孟母搬离“近墓”之舍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