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第4期
作者:贺琦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原标题:浅析社交媒体背景下讲好“北京故事”的对策
本文将通过研究北京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状况,发现社交媒体在讲述“北京故事”时遭遇到的困境,而后找出相应的对策,帮促社交媒体切实讲好“北京故事”,这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所谓社交媒体,指的是方便大众撰写、分享、探讨和可以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囊括的范围较广,如微博、微信、论坛等都属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超越了原有的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下用于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故事传播的重要途径,社交媒体的高速快捷、低门槛、即时性、信息碎片化等特点非常适合城市对外宣传。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概念,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更高层面的重视。北京作为首都,如何构建其城市文化,在社交媒体平台讲好“北京故事”,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北京故事”这一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被丰富呈现,受众对其已经产生疲惫感;如今,在多元化新媒体的影响下,受众的需求与偏好也发生了变化,对“讲故事”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握社交媒体的特点,创新社交媒体传播方式,才能真正打破城市对外传播的壁垒。
1“北京故事”对外传播的现状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认知中国的重要途径。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世界政治、文化、外交、科技的中心,北京也认识到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优势,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开展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积极打造北京城市IP,助推城市形象传播。
当下,北京市内诸多的互联网信息机构所设置的官方微博或是微信都在积极地传递北京这座城市的形象。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就紧紧围绕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向世界讲述明清建筑、明清美食、故宫风景等故事。
此外,北京很多老字号的店铺,如稻香村等也都通过社交媒体,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北京故事。而无论是政务账号,还是私企或个人账号,这种以北京为核心的传播矩阵,以及在微博上发起的#老北京生活井#老北京美食#等话题,在网络上都引起了全国甚至世界的热议。
以#老北京故事#话题为例,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累计高达6.9亿,讨论量累计高达5.1亿,讨论的内容非常能体现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特色。
在#老北京生活#话题的感召下,活跃着北京各行政区政务账号、传统主流媒体,网红直播等数量庞大的账号,充分发挥了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以老北京生活为话题的讨论,拉近了政府与群众,明星与群众的距离。微博与微信发起的各类活动,也给账号积累了大量的粉丝。
同时,各社交媒体也非常善于紧跟热点,借势营销,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就推出了“上新了·故宫”,借助故宫中的元素,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着北京的历史。
2“北京故事”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北京故事的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从传播主体上分析:
一是北京对外传播的主流多是政务账号,民间个人账号参与较少。
二是从社交媒体讲述的“北京故事”内容来看,北京故事的对外传播内容不外乎旅行、历史、美食等,缺乏必要的媒体融合,账号也多是各做各的内容,很多时候推送的内容过于雷同,反而降低了民众对话题的讨论和互动热情,总体上看,对社交媒体的价值挖掘还有欠缺。
三是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精确度不高,针对不同国家所传播的“北京故事”过于相似雷同,没有差异化,使其他国家对北京的印象过于僵化。
尤其是北京很多社交媒体,喜欢从历史、美食等角度入手,对外讲解“北京故事”,如豆汁、焦圈、烤鸭等成了外国人眼中北京饮食的代名词,毫无新意的故事和典故,只会让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大打折扣,阅读量及讨论量也会直线下降。
未完待续,订阅期刊看全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END
编辑:冉冬怡
审核:王晓飞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
whcydk@vip.163.com
欢迎来稿
《文化产业导刊》
政策传导、发展指导、投资引领
在这里,看文化产业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