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7月15日消息(于辰宸 薛钰洁)在山西省太原市的鼓楼街闹市中段,静立着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唱经楼。作为明清时期科举文化遗存中为数不多的一处宣唱金榜之所,2013年3月唱经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唱经楼(央广网 发 于辰宸 摄)
唱经楼建于明代初期,重修于明正德年间(506—1521),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扩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增建春秋楼,清道光八年(1828)重修。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楼与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组合,构成一“工”字型院落。唱经楼两层方形,十字歇山顶,与主殿、春秋楼都铺设有绿釉琉璃瓦,式样别致,气势雄伟。
明代“科举”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地点在布政使(官名,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驻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省城。考试后的第十天,发榜揭晓,发榜的前一天,在唱经楼的楼上由书吏唱第几名某某、某府、某县、某生等。唱毕写正榜,榜由第六名写起,写完末一名,再题写前五名,由第五倒写至第一,称为“五经魁首”。“五经魁首”写毕,写副榜。全榜写毕,书吏高唱前五名“五经魁首”的姓名,所以这里叫唱经楼。这里的“唱”就是大声宣读的意思,“经”是“四书五经”的经。山西省阳曲县著名的傅山先生就是在此宣布的一位“榜眼”。
唱经楼(央广网 发 于辰宸 摄)
唱经楼临街而建,楼体坐北朝南,由通廊与正殿相连,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顶,顶部由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整座大殿庄严肃静。一层为五魁厅,二层为唱经阁。其正殿为关圣帝君祠,位于通廊的尽头,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虽经清代重修,但主体结构仍保留明代风格。蓝色琉璃瓦剪边,正脊上设有寓意“太平有象”的狮象驼宝瓶。春秋楼位于正殿东侧,增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重檐悬山顶,一层为三间窑洞,二层为木结构,前檐设廊,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反映了山西地方建筑的民俗特性。唱经楼建筑群继承了中国传统祠观建筑总体布局的风格,各建筑结构及建筑造型准确反映了其使用功能。
唱经楼(央广网 发 于辰宸 摄)
“此楼唱经日,金榜题名时”,唱经楼作为千余年科举文化的实物载体,对于揭示古代科考制度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唱经楼(央广网 发 于辰宸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