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家卫健委明确将以推广三明经验为抓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海卫健委今天透露,上海结合实际,以推进整合型、高品质、智慧化健康卫生服务模式为主线,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药品采供、综合监管等五大重点制度改革,探索构建了“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其中,长宁区已经进行了相关的一系列探索和试点,构筑“四梁”让医改“立起来”。
打造适应快节奏生活的便捷医疗
活力、时尚、温暖,借助院区改造,同仁医院全面优化诊疗环境,各类便民设施无缝嵌入,随处可见细节关爱。根据人们对医疗过程安全舒适的诉求,医院着力打造“无痛医院”,使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减痛分娩的比例,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同仁医院院长马骏介绍,
同仁医院正在打造适应快节奏生活的便捷医疗。 通过加速推进医院数字化转型,使精准预约、智慧预问诊、电子票据、脱册就医、无感支付、智能预问诊、数字货币使用、云药房等智慧就医服务场景一一医院实现。在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皮肤科、中医科、眼科等诊区,引入“一门式”或“半一门式”概念,减少患者无效往返,缩短在院逗留时间,减少交叉感染。
长宁区只有同仁医院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但区域内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发展水平都处于上海前列。在这样独特的区域卫生布局下,同仁医院以“联通院前-院中-院后预防、筛查、诊疗、康复全过程,覆盖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逐步探索符合上海中心城区特点的区域医联体新模式。特别是与辖区10家卫生服务中心签订3轮、6年合作协议,目前正逐步拓展为可联通区内所有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外资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的“1+10+N”模式。马骏透露,目前已完成 “全-专-护-药-康-养”联盟的体系建设。正着手开展依托互联网医院、联动家医团队,探索慢病全程管理,为不久将来实现区域内全人群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长宁15家医院试点创造智慧诊疗环境
同仁医院只是长宁区医改中的一个缩影。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池捷介绍,全区正在构建整合型、高品质、智慧化健康卫生服务。数字化转型医疗服务的七个场景在长宁区区属医院全面打通铺开。长宁在15家区属医疗机构全面试点覆盖数字化转型建设。
在长宁区,统一智能预问诊平台上,区属医疗机构已实现包括专家号在内的所有门诊预约时间段1小时至30分钟内精准预约,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互联互通互认。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和脱卡支付功能,省去患者付费排队。
同仁医院已完成市区急救系统两级应用对接,已完成急诊120专用设备的调试与部署,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待急救中心安排对接调试中,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场景,在急救车上可进行医保费用实时结算,提高急诊资源利用率。
长宁区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电子出院小结和电子病历卡上线实施,实现云端随查。推进统一电子票据平台建设,目前同仁医院已完成了门急诊、住院和互联网医院的全流程的电子票据上线工作,其余区属医疗机构将于10月份陆续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同仁医院和天山中医医院已完成核酸检测结果数据的互联网上传。与此同时,长宁区内现有3家互联网医院,10家社区已全面启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统一受理平台。
搭建“八柱”让长宁医改“动起来”
长宁区副区长陆浩介绍,近年来长宁有序推进重大医疗资源的重组改革,包括原长宁区同仁医院与原长宁区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重组合并,成立上海市同仁医院,“这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结构的优化、布局的优化、功能的提升、内涵的提升,成为高品质、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提供者。”
与此同时,长宁区内的光华医院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并成为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未来将增设延安西路1474号作为分院区。天山中医医院持续深化与龙华医院的合作,今年还正式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长宁区妇保院和长宁区精卫中心正在筹建华师大附属医院,积极探索全周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老一少”精神卫生干预与服务。
长宁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医联体建设,开展专项业务等,不断加强医防融合、区内医院联动、深化分级诊疗,带动区域医疗水平共同提升。
一是构建多样化专科医联体,深化分级诊疗。在推进居民自愿与医疗机构“1+1+1”组合签约、分级诊疗模式基础上,形成“1+N+M”协同模式(“N”为区内专科医院,“M”为市级医院特色专科),如我区与华东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胸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的创伤科、儿童医院建立了合作,实现全科到专科的点对点转诊。二是构建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完善诊疗信息共享,畅通区内上下级医疗机构快速转诊渠道,2020年我区完成社区上转10988人、医院下转5880人。
三是构建区域互联网+护理平台。长宁率先在全市全面启动护理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线下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四是以同仁医院为区域中心,搭建区内审方中心。构建区域处方前置审核平台,实现药事管理提效。
五是构建区域教学平台,实现全专结合能力提升。设立“医学院+同仁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的“优质+均衡”项目20项,培养“拔尖+优秀+骨干”人才,每年区内所有全科医师参与三基能力培训并通过实操考核。
六是打造“专病+”特色。长宁区属医院的专病护理与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特色建设需求签约,充实社区护理服务内涵,以PICC、中医护理、康复护理、围产期护理及老年精神类疾病护理为切入点,为社区护理全专结合保驾护航。
七是健全公共卫生防控网络。以区疾控中心、妇幼所、疾控精卫分中心、“治未病”办等专业机构为枢纽,上联二三级医疗机构、下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中西结合、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防控网络。
八是探索开展“E监管”。
长宁医改探索的最新成绩单已经出炉。池捷介绍近三年来,全区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药占比保持在30%以内,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1天。区内全人群签约31.67万人,签约率50.41%,重点人群签约16.73万人,签约率70.5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