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亚娟 范启彬 文图)2021年7月16日,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国家至上》新书发布会在陕西展区成功举办。本书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至上》新书发布会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承办。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程宁博,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与反非法反违禁处处长张涛、副处长左三军、干部高原,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张炜、总经理王欢院、总编辑宋亚萍、副总经理马毅、副总经理李晓军、副总经理梁葆、总会计师白水平,陕西省出版物发行协会理事长唐代伟,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赵小峰,副总编辑李晓锋、副总经理陈丽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景巍主持发布会,程宁博和张炜分别致辞。
中国洲际导弹何以令窥伺者忌惮?“东风快递”“航母杀手”何以自信“使命必达”?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拥有着位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世界范围内,仅有少数国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并且都将其列为最高国家机密,而中国便是独立自主研发并掌握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数十年间,中国人是如何探索出这条隐秘的科技之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这都是秘而不宣的事情。
《国家至上》为读者揭秘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艰难历程。
该书以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为核心,通过众多科研人员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这个中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组建、发展、壮大的过程,从这个典型的航天军工科研单位的发展历程中,反映出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为了国家的强大、国防事业的进步,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书中讲述了杨南生、邢球痕、阮崇智等中国第一代航天工作者,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发展,离开繁华的北京、上海,在中国大江南北频繁搬迁,寄身于荒僻之处;在冰天雪地里草席搭起的食堂中,啃着结着冰碴的窝窝头;在牛都不愿进去的黑乎乎的土坯房办公室里设计画图;用石碾推磨碾压推进剂原料,以简陋的设备制造发动机和推进剂,在山沟里靠肩扛手抬转运产品,靠“土地庙”试车台对发动机进行试验……
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航天科技人员们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复合固体推进剂、第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随后迅速研制出第二个固体发动机型号,用于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第三级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在“文革”中,他们顶着种种压力,展开反导系统导弹发动机和潜射导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改革开放后,又开始研制固体远程地对地导弹、固体洲际导弹等一系列“国之重器”,为国防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新世纪之初,成功研制出用于神舟飞船逃逸塔的系列发动机、用于快速发射卫星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动机,以及分段式大直径运载火箭发动机等新型号,为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书中记录了众多感人至深的人物经历。有“大国工匠”徐立平和他父母、弟兄的生活,一家两代人为航天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即便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也没有犹豫和退缩;有陈立学、陈红斌父女二人先后担任逃逸系统发动机“总师”的传承故事;也有对造成戴学华烈士不幸牺牲的爆炸事故的回溯,以及女儿张艳对妈妈的“拒绝”与“遗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文学评论家李炳银:
这部书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揭秘性,每一个人物,都有个性的故事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对此书评价道:“有关中国航天领域活动的纪实作品,我这些年来读过不少,自以为对这个领域的人物有很多了解。可令我意外的是,读了赵韦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国家至上》之后,才发现,中国航天活动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人物精神及行动我并不很了解。这次阅读,是又一次很大的感动与收获……”。
“赵韦的作品《国家至上》,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揭秘性,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可是,赵韦却不像有些此类作者,刻意着力传奇渲染,而是在质朴平实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中,表现崇高无私和坚毅勇敢的人物性格形象,具有发人兴叹的个性力量……”李炳银评价道。
李炳银最后说,“《国家至上》作品涉及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个性的故事,都有非同寻常的表现,而且都关涉牵系着国家的科学进步和声誉影响。可以说,这里人们的行动,几乎没有日常凡事,件件都同火箭相关,同中国的航天事业、国家安全相连。这些丰富独特的人物故事,是现实中国伟大崛起交响乐中一个强劲的声部。”
《阳光报》记者访谈作者赵韦:
《国家至上》完成了我全面讲述中国火箭技术发展历程的心愿
《阳光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至上》的作者赵韦,赵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百优”计划作家,近年来主要从事科技类相关的纪实文学创作,《国家至上》是他创作的第二部航天题材作品。
我对航天事业和航天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作者赵韦告诉记者:“我是航天人的后代,自幼跟随父母在位于三线山区的航天单位生活多年,对航天人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我对航天事业和航天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赵韦感慨地说:“之前,我曾以中国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动力》,讲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再现了中国航天六十年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该书入围2016年度“中国好书”,入选“2016年度陕西十佳图书”并名列首位,获得第三届全国央企“五个一工程奖。而《国家至上》讲述了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制、试验、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艰辛历程。《国家至上》的出版,完成了我全面讲述中国火箭技术发展历程的心愿。”
五年三易其稿,完成了我的一次寻根之旅
对于《国家至上》,赵韦说,我怀着极为谨慎与认真的态度,创作时间长达五年之久,其间,三易其稿才写出这部题材厚重的作品。
赵韦坦言,五年时间完成了这次寻根之旅,颇为艰苦,但更觉欣慰。“仔细想想,我的这些艰苦,跟航天科技人员的艰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值得被尊重!值得用五年的时间去书写!”这些航天科技人员为了一个型号的成功,付出的是十年、二十年的光阴,甚至是一生只干一件事。
编辑:雯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