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舢板船,很多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其由底、左、右三块木质板子构成,是使用于杭州湾及沿岸河流的小船。上个月底,位于金山嘴渔村的舢板船博物馆开放,郑和宝船、长江驳子、福船……馆中陈列着百余件不同类型的古代船只模型。其中,承载着渔村手工造船技艺和乡愁的金山舢板船模型是主要展品。
在舢板船博物馆门口,有一个4米高的“米鱼”门楼,是渔村的景区标志。穿过门楼,白墙黛瓦、用老木船打造的舢板船博物馆匾额也格外引人注目。博物馆一楼是手工制作的舢板船模型展示区,二楼是学习制作水手结和拼接船模的体验区,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动手体验,学习舢板船制作技艺。
图说:博物馆门口陈列的10:1舢板船模型,作者姜品云在讲解舢板船的制作过程。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金山嘴渔村濒临杭州湾,与大海仅一步之遥,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市最后一个渔村。历史上,金山嘴渔村的海洋渔业十分兴旺。上世纪80年代,金山嘴渔村的渔业发展达到顶峰,出海渔民达1000多人,大小渔船共45条,年产渔货116万担。在渔业发展的过程中,小巧方便的舢板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渔民们维持生计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渔村人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帆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舢板船,舢板船制造技艺也不断被人们淡忘。如今,78岁的姜品云是渔村唯一一位会打木船的人,也是唯一一位舢板船制造工艺传承人。1957年,14岁的姜品云开始学习舢板船制造技术。2010年,为保护舢板船的制造技艺,他尝试制作舢板船模型。博物馆内展示的舢板船模型就是由姜品云制作的。
图说:市民游客在参观舢板船博物馆。
舢板船模型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木材的选取、打磨到框架的拼装、后期的上色与细节的雕刻,每一步都需要极度的专注。陈列在博物馆门口的舢板船长度约3.2米,宽约0.7米,是他用三个月时间做出来的。他说:“这个技术失传了很可惜的,能做得动我还是要坚持做下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舢板船,也为了守护渔村人的记忆,姜品云坚持着制作船模,在精细的雕刻与打磨中传承这一技艺。
为促进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2016年,“舢板船制造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舢板船制造技艺复杂,学习难度高,且市场规模较小,在传承人的培养上面临较大困难。
舢板船博物馆是金山嘴渔村打造的展示舢板船制造技艺的窗口,在帮助人们了解舢板船历史的基础上,呼吁人们传承与保护这一手工艺。金山嘴渔村能否通过舢板船博物馆守住技艺,留住渔村人民的乡愁,需要时间的考验与进一步观察。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李梦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