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气温升高、雨季来临,云南省发生多起村民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云南发布 、@云南消防 等云南政务官微通过各种方式筑起“食菌安全墙”,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本文将聚焦于“云南宣传防范野生菌中毒”这一主题,对云南官微发布的视频、图文以及相关话题进行深度分析,探查政务官微如何运用地方特色,宣传相关注意事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分析】
“魔性”视频助力传播
7月14日,@云南楚雄消防支队 发布“云南小蘑菇,谁吃睡迷糊”宣传片,一经发出得到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视频中,消防员化身“吃货”,“吃”下有毒菌后,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后果。据微热点分析,@云南楚雄消防支队 发布的宣传片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单条微博传播指数达到68.22,覆盖人次97万,视频总播放量超过556万次。
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躺板板”让网友大呼“中毒”。网友们纷纷表示“太可爱了”“好有趣”。
同时各地官微和网友们纷纷开启二次创作。@富源警方 将歌曲改编成山歌版防菌歌重新演绎,魔性的旋律让网友纷纷表示“余音绕梁”;还有网友用各种神曲风格翻唱防菌歌;更有网友将故事延展,从一人吃下有毒菌中毒导致全村一起“躺板板”。网友们在大笑调侃的同时也得到了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该事件相关话题不断发酵。其中话题#云南消防为防止你吃毒蘑菇有多拼#阅读量达到1.4亿次,话题#红伞伞白杆杆吃完躺板板#、#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等话题也得到了大量关注,可以看出网友们对随意食用野生菌的警惕。
官方接力科普野生菌图鉴
在@云南楚雄消防支队 、@富源警方 等官微发布宣传视频时,@云南发布 也同时提供“吃菌指南”。通过发布各种各样可食用的野生菌图鉴,让广大网友们认清可食用野生菌的品类和样子,减少误采有毒野生菌的事情发生。利用清晰易懂的图片漫画预防人们食用有毒野生菌,同时告诉人们在不小心误食之后要如何处理。除此之外,@云南发布 还展示了误食有毒野生菌后的严重后果,警惕人们不要贪图一时之快,食用有毒野生菌。
据微热点统计,从“吃菌指南”热词中可以看出,“呕吐”“毒素”“腹泻”等食用有毒野生菌后的严重后果提及率较高,可以看出相关科普内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重视。
【传播分析】
微热点显示,自2021年7月12日至7月19日,全网与“红伞伞白杆杆”相关内容约有75万,热度指数峰值达到25.85,全网信息量峰值出现7月18日,当天共有超过1.5万内容产生。
从热词上看,“魔性”“吃完”“视频”等事件关联词提及量较高,可以看出大家十分关注云南消防的宣传视频。此外,“小心” “食用”等与食用菌相关的词也被网友频繁提及。不难看出,网友十分关注食用菌的相关内容。
从地域分析上看,北京、云南、广东三地的网友较为活跃,输出信息数较多。可以看出,云南政务官微关于食用菌的宣传在云南本地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反馈,达到了宣传目的。
从表情分析上看,“doge”“笑哭”“捂脸哭”成为网友转发和评论该活动时使用最多的表情,可见网友对各种各样风趣幽默宣传片的关注和调侃;“心”“可爱”等可以看出大家对云南政务官微宣传的肯定。
从评论分析上看,44%的评论是网友们表示趣味宣传太有意思了;32%的评论表达了网友们对云南政务官微的肯定和夸奖;24%的评论表达了网友们了解了很多可食用菌的相关知识。
【案例点评】
云南有着“野生菌王国”的美誉,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菌也逐渐走向了人们的餐桌。然而,吃菌是一门“技术活”,食用不当就会中毒,甚至危害生命健康。根据云南省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云南已有近千人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很多时候有毒菌类易被人们察觉,但每年仍然都有不少人因为粗心大意误食毒菌或者贪图一时口快未将菌类煮熟吃下从而引发食物中毒。在这种情况下,云南政务官微结合时令与地方特色,用最简单、最易懂、最魔性的方式提醒和警惕人们,在食用菌类的时候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警惕,享受美味的同时更要保证生命安全。
(封面源自网络)
数据说明:本报告由铀媒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微热点、新浪舆情通、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本报告,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