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石墨烯首次通过实验制备得到后,二维材料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所涵盖的物理特性越来越丰富。二维材料一般可以通过机械剥离、插层或化学刻蚀等方法从其三维前驱体制备。
原子磁性来源于未占满的d轨道、f轨道电子,因而元素周期表中过渡族金属Mn、Fe、Co、Ni等和镧系稀土元素常表现出强磁性。近年来,层状过渡金属基体系中,如Cr2Ge2Te6,Fe3GeTe2, CrI3等[1-3]。经过机械剥离后都表现出二维化对其磁性的调控作用。相应的,是否存在可剥离的稀土基层状材料呢?
过渡金属碳化物近年来再次受到关注,其晶体学上由过渡金属碳化物层Mn+1Cn与A(常为:Al,Ga等p族元素)沿c轴交替堆垛形成,通用化学式为Mn+1AlCn (n=1-4),简称MAX相。由于A层具有较高活性,采用化学刻蚀等方法,可获得相应二维衍生物(MXene),其在储能、环境、光电、传感、电磁屏蔽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并受到广泛研究[4]。
最初发现的MAX相均为单一M元素或两种M元素无序固溶而成,而在2014年首次发现了(Cr2/3Ti1/3)3AlC2相[5],其中Ti原子层夹在两个Cr原子层之间,这是首次发现的面外有序MAX相,随后发现的Mo2TiAlC2,Mo2Ti2AlC3均属于这种结构。但当n=1时,一种新的面内有序MAX相(i-MAX)被发现,(Mo2/3Sc1/3)2AlC,其中Mo和Sc占据同一原子层并有序排列,同时晶体结构也由传统MAX相的P63/mmc六方结构变成了C2/c单斜结构[6]。随后更多的i-MAX相被发现,其中大部分M原子层由VIB族与IIIB族的Sc、Y素有序排列,由于Mo与Cr, W同族,Sc、Y与镧系原子Ln理化性质接近,能否构成稀土基i-MAX相?此外,i-MAX相经过刻蚀后失去Ln、Al等元素而形成大量面内有序的空位和悬键,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因此开发更多的i-MAX相,既可以寻找高性能储能材料,又能探索和开发稀土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此问题,东北大学崔伟斌教授等人与王强教授团队、重庆大学符潇潇博士紧密合作,基于(Mo2/3R1/3)2AlC(R=Gd, Tb, Dy, Ho, Er, Y)等i-MAX相及Mo1.33C衍生MXene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磁性表征的系统研究,进而首次报道并研究了稀土-钨基(W2/3R1/3)2AlC(R = Gd, Tb, Dy, Ho, Er, Tm, Lu) i-MAX相,获得了W1.33C衍生MXene基公开报道的最高电容。
通过含氟刻蚀剂刻蚀, Mo 基和 W 基 i-MAX 相均可转化为相应的 MXene 。通过水合肼调控 Mo1.33C MXene 表面官能团,可大幅提升表面羰基的含量,改性后的 Mo1.33C-HM 比电容大幅提升至 431F/g , 是迄今为止 Mo1.33C MXene 能够实现的最高比容。而 W 基 MXene 由于机械性能较差,导电率低 (5.8 × 10-3 S cm-1) ,不利于储能过程中电荷的扩散与转移,因此加入导电性优良的 Ti3C2(4326 S cm-1) 制备 柔性自支撑 W1.33C/Ti3C2 复合膜,比容量由最初的76F/g大幅提升至183F/g,且3000次循环后仍具有98%的容量保持率,库伦效率接近100%。相关研究工作分别以“ Structural,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plane chemically ordered (Mo2/3R1/3)2AlC (R = Gd, Tb, Dy, Ho, Er and Y) MAX phase and enhanced capacitance of Mo1.33CMXene derivatives ”和“ Novel W-based in-plane chemically ordered (W2/3R1/3)2AlC (R = Gd, Tb, Dy, Ho, Er, Tm and Lu) MAX phases and their 2D W1.33CMXene derivatives ”为题连载发表在《 Carbon 》上。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1.03.062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1.07.010
以R=Gd为例,图1(a), (c)所示为(Mo2/3Gd1/3)2AlC和(W2/3Gd1/3)2AlC的XRD衍射图谱,结合图2的HAADF图像可以确定两种体系的i-MAX相都是单斜C2/c结构,稀土原子有序排列于M原子层且突出更靠近Al原子层。由于镧系收缩的原因,随着稀土原子序数增大,i-MAX相的晶胞参数单调减小。
图1.(a) (Mo2/3Gd1/3)2AlC,(c)(W2/3Gd1/3)2AlC粉末(红色实心符号)XRD图谱以及理论拟合图谱(黑线)。(b) (Mo2/3R1/3)2AlC相(R=Sc, Y, Gd,Tb, Dy, Ho, Er),(d) (W2/3R1/3)2AlC(R=Gd, Tb, Dy, Ho, Er, Tm, Lu)相晶胞参数的比较和总结。
图2:(a,b) (Mo2/3Gd1/3)2AlC和(c,d) (W2/3Gd1/3)2AlC沿[100]和[010]轴的高角环形暗场以及对应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像
图3. (Mo2/3R1/3)2AlC(R= (a) Gd, (b) Tb, (c) Dy, (d) Ho, (e) Er) 粉末在0.1T下的升降温M-T曲线,以及(Mo2/3R1/3)2AlC(R= (f) Gd, (g) Tb, (h) Dy, (i) Ho, (j) Er)低温下对应的M-μ0H曲线,箭头标记代表升场降场过程。
图4. (W2/3R1/3)2AlC(R=(a) Gd, (b) Tb, (c) Dy, (d) Ho, (e) Er)相的M-T(黑线)和比热Cp(红线)曲线,以及(W2/3R1/3)2AlC(R= (f) Gd, (g) Tb, (h) Dy, (i) Ho, (j) Er)低温下对应的M-μ0H曲线。
通过对所制备i-MAX相材料磁基态的研究发现,当R=Gd时两种i-MAX相均表现为线性反铁磁,随着稀土原子序数增大,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并逐渐演变成顺磁态。将制备的i-MAX相和含氟刻蚀剂反应,所制备的MXene呈现出典型的手风琴形貌,超声分散成单片层MXene,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可控的官能团,是理想的储能材料。在Mo基MXene中,R=Ho时比电容最高为288F/g,通过XPS分析可知,两种 MXene的表面官能团均由-OH,-O,-F等组成,在酸性电解液中,H+能够与-O官能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助于电荷存储,因此适当调控所得MXene的表面官能团,增加-O的含量,能够有效改善其电容存储能力,因此,研究者通过水合肼作为官能团调试剂,成功将Mo1.33C MXene的-O官能团含量提升了1.4倍,容量大幅提升至431F/g(图5),是迄今为止Mo1.33C MXene能够实现的最高性能。而以此方法制备的W1.33C MXene,由于导电性差,力学性能不佳,抑制了其在储能等方面的应用,而Ti3C2具有类似于金属的优异导电性,与W1.33C复合可以充当导电剂和粘结剂的作用,因此W1.33C通过与Ti3C2不同比例复合,成功制备出柔性W1.33C/Ti3C2自支撑薄膜(图6),比电容也由W1.33C的76F/g提升至183F/g(图7),实现了W基MXene目前最高的比电容。
图5. (a) Mo1.33C@R(R=Gd, Y)以及Mo1.33C@R-HM的比电容对比,(b)Mo1.33C@Gd MXene以及相对应的(c) Mo1.33C@Gd-HMMXene在O1s区域的XPS谱图。
图6.(a)W1.33C单相抽滤片照片,(b) W1.33C抽滤片横截面,(c)W1.33C/Ti3C2复合抽滤片照片,(d)W1.33C/Ti3C2复合抽滤片横截面。
图7. (a) W1.33C与W1.33C/Ti3C2复合MXene在3M H2SO4电解液中的电容对比图。 (b) W1.33C/Ti3C2复合材料MXene的电容保持率和库仑效率测试。
本研究分别通过Mo,W与镧系重稀土元素,Al和C烧结形成面内有序i-MAX相,确定这(Mo2/3R1/3)2AlC和(W2/3R1/3)2AlC(R = Gd, Tb, Dy, Ho, Er, Tm and Lu)i-MAX相均为C2/c单斜结构。详细表征了两个系列i-MAX的磁基态。基于Mo1.33CMXene,通过水合肼调控表面官能团,增加-O基含量,将比电容提升1倍;利用高导电的Ti3C2作为粘结剂,制备了W1.33C/Ti3C2复合MXene柔性自支撑薄膜,比电容提升了1.4倍,实现了W1.33C基MXene公开报道的最高比电容,且循环3000次后仍具有高电容保持率和接近100%的库伦效率。
*感谢论文作者团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科学与工程”。欢迎转载请联系,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至其他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