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早一点聊聊7月份北京学区房“暴雷”的事情,怎奈那个时候事情太多,没办法细聊。所以今天打算找个时间单独聊聊学区房这个事。
今年北京学区房“暴雷”,其实也不能算意料之外,毕竟上半年上海、深圳学区房都弄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当然动静比较大的依然还是上海。北京学区房则是去年出了政策,大家都等着第一年到底怎么落地——而根据以往的历史情况来看,新政策第一年一般都是缓冲期,和上一年一样或者基本一样的概率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那么多人想去赶这趟“末班车”的心理——至少从历史参考来看,这么做是非常合理的。比如东城1911,乃至于海淀到现在一些多校还是顺位录取,不能算是那种纯随机的多校。
当然,西城今年这一波是比较“狠”的,热门学区直接一个都不收全部调到相邻学区,彻底打破了我对“坚持就近入学原则”这一底线在实操环节的认识。好在西城不算很大,这些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很多——但要是推广到其他几个区,那北京上班拥堵的程度又可以再增加几个LEVEL。
但是归根到底,这次学区房被以如此大的程度进行打压,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服务于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答案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提高生育率。
在“更高目标”的指引下,学区房成为了首当其冲需要扫清的障碍。理由有二:
一方面,学区房增加了养育、升学的成本。这个无需多言,毕竟这段时间连校外教学机构也遭受了疾风骤雨般的打击。就好像校外教学机构是带着“原罪”出生的一样。因此,任何增加教育中教育成本的东西一律奔着“取缔”,至少是打压的环节走的。
另一方面,学区房也增加了年轻群体的焦虑。如果说前面一个是物质环节,那么后面这个则是精神上更广泛层面对生育率的抑制。这也很好理解,当学区房存在的时候,总有人会以学区房作为结婚、生育的物质条件来要求的。而广大的男同胞们大部分是不具备先买学区房再结婚的能力的。所以取消学区房不只是给现在已经有娃的“三胎”潜在生育群体看的,也是给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看的。
所以说,这一次对学区房开刀,本质上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了普通人头上变成了一座山”,仅此而已。家长的眼泪终究抵不上时代的炮灰,找教委再怎么散布也无济于事。
我虽然也不喜欢校外培训机构和学区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措施长期来看多多少少是需要完善的。
毕竟,我们依然是一个需要教育兴国的国家。过去30年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原因,除了我们制度上的优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极其重视教育。上到国家、下到普通家庭,读书是大部分人的出路,也让大部分人改变了命运。这30年国家和社会培育了很多人才,即使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受教育程度也不比发达国家差。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目共睹。
那么下一个30年,为了提高生育率,我们就不再需要搞教育了吗?我们之后出生的孩子就都去玩泥巴,当一个快乐但是一无所知的所谓只出卖劳动力的“蓝领工人”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归根到底,教育不只是过程导向还是结果导向。教育再公平,依然还是要选拔出一些真正有天赋、肯努力的孩子,把他们送到国内或者全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培养出来建设祖国。毕竟清华和北大都只有一个,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只有考上清北才能成就这一条路。
所以,我们最终的出路是在维持甚至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教育的显性成本(比如学费、学区房)以及教育的隐性成本(比如递条子、走关系),而不是减少通过减少教育来降低教育成本。那样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无益。
理清这个关系才能推动这些政策走得更远,获得更大的效果。否则,生更多的孩子本身就是推动房子涨价的因素,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