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舟载着医护病患开往安全地带。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张梓望 摄
暴雨之下,郑州城东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下称“阜外”)被困,1075名病人、1000余名家属和近3000名医护身陷水中孤岛。这里是河南省心血管疾病医疗重地,有大量重症患者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转移治疗。呼叫求救的消息如郑州的大雨般不断在各个救援互助群中传递。
险情之下,救援力量接踵而来。火箭军报到!消防报到!蓝天救援队报到!……
中原火箭军的先遣部队于21日夜里抵达阜外,他们几乎用了整晚帮助所有医护回到主楼,让这座已经疲惫了两日的医院得以“充电”。22日一天之内,来自全省、全国的数千名救援人员逐步抵达,直升机、皮划艇、卡车、铲车,各式救援工具齐备。越来越多人加入战斗,救援队伍不断壮大。
“水冒上来,医院一楼全没了”
22日上午,郑州大雨初歇,京港澳高速郑州东出口处车队已排起长龙。赤橙黄绿的各队伍已在此逐渐聚集起来,救援者正为高速桥下被困的人们组织力量。此处最让人担忧的仍是已成孤岛的阜外。
此前一日,记者尝试跟随救援队进入医院时,却被现场的队员劝返。
“4米的水没到涵洞口,进不去了。”
“里面什么情况?”
“不知道,有人被困住了……”
外人此时还不知道,院内共有1075名病人和1300余名病人家属需要转移。“我们医院很多心血管病人需要一人一护,两三千名医护,加上患者及家属,算起来差不多五六千人。”阜外院长高传玉告诉记者,尽管白天直升机已转运走数名重症患者,夜里清点时,院内仍有69名危重病患者。
来医院带父亲复诊的贾伟杰眼睁睁看着大雨之后,洪水如何迅速淹没整个院区。20日,院内有医护人员扛着沙包试图堵住水,然而傍晚水位突涨,水迅速没过一楼。“停车场、大厅、最后连大门都看不到了,感觉有两米深。”贾伟杰的私家车也沉进停车场水中,没了踪迹。
很快,医院内的通信设备和供电设施也出了问题。
作为省内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科医院,院内还有大量儿童患者,而在封闭之时,院内的儿童病房几近满员。
“很多重症病人。”由于阜外医院非常特殊,医院断水断电之后,救援和看护都无比困难。高传玉告诉记者,该院自2017年12月16日成立以后,主要针对的正是疑难重症型病人,断电后,院内日常所需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设备都彻底瘫痪,给治疗造成巨大困难。所幸医护人员眼疾手快,才保下了些许药物。
“摸黑进来,就是先把医护换下来”
要救人,就得把船送进去。
然而,救援队伍进入阜外医院,需要水陆结合,乘坐卡车颠簸近3公里进入涉水区,再换成皮划艇开20分钟,才能抵达。尽管一夜过去,水退了不少,可水路仍难行。有战士感慨:“昨天车顶都看不到,现在差不多还有一米四五深。”
救生艇过深水区,卡车过浅水区,最后蹚水步行……经过救援队多方摸索,一条有效的生命通道逐渐在阜外医院和郑开大道间清晰起来。这条路就是火箭军战士们前一天在夜里“摸出来的”。
今年29岁的陈小波是中原火箭军某部派出进入阜外先遣队伍中的一名参谋,他所在的部队200余人20日彻夜准备,携10余艘救生艇赶赴郑州。21日晚19时许,陈小波和他的兄弟们接到上级命令,一马当先,拉着5艘冲锋舟扎入水中。
“1个皮划艇上坐了8个人,就往里面划。”陈小波回忆,由于初期皮划艇还未配备油机,战士们就载上一名本地向导,黑暗中沿着水路,硬生生摸黑划船进了医院。有时候桨打到铁皮,一看,碰到车顶了。
陈小波记得,抵达医院住院楼大厅时,整个院区仅医院二楼因为有一部发电机能够亮灯,其余几栋大楼完全漆黑。
“先把人换下来。”抵达医院后,火箭军们收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医院宿舍楼内的医护们全部接进医院主楼内,很多人两天没休息,得“充电”。
夜里,郑州再降大雨。战士们载着医院的领导们前往医护宿舍楼,医护们一个个登上皮划艇。第二天凌晨6时,所有医护人员全部集中到医院住院部大楼内。
22日,水中通路也随着救援力量不断深入终于打通。冲锋舟载着物资和救援人手抵达医院,在大厅接上一批患者,又紧张开往公路。
“有人因为大雨被吓到,这里得有张床”
经暴雨多日袭击,医院一楼已完全被大水淹没。为了保证院内患者能够得到紧急监测治疗,避免转运过程中延误,医院从心内科等科室抽调了部分医护力量,在医院二楼建设了临时急救点,让诸多突发病情的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黄先生的母亲就是得到临时急救的患者之一。原本打算前往阜外看病治疗的黄先生父母,因水情临时在医院隔壁酒店居住。7月20日,附近区域被暴雨淹没,他们从宾馆紧急撤离。“当时我妈看到那么大的水势,吓哭了。”黄先生父亲立刻带黄先生母亲到医院附近的小区安置,谁知母亲竟一人外出,差点被大水冲走,幸得几名大学生相救。黄母被送到医院临时急救点时已经休克,两位实习医生对其进行了紧急救治。第二天得知消息的黄先生立刻赶到医院,发现其母亲尚未完全清醒,口中喃喃说:“救我,别让我冲走。”
心内科的杨医生告诉记者,黄先生的母亲是在水灾突发情况下,被冲锋舟紧急运来救治。经初步诊断,发现其病情需要和神经内科的大夫进行会诊以及指导治疗。“我们还联合了中医科的大夫进行了相关针灸治疗,在用药15分钟之后,病人整体情况有了明显缓解。”
三五张病床,加上问诊台,这个院区二楼一角的“急诊室”就这么运作了起来,有病人情况不适,则交由此处会诊治疗,救援人员倘若受伤,也可在此包扎医治。尽管设备简陋,工作量巨大,但医生们知道:“越是紧急,医院的急诊就越是要开着。”
“所有力量都来了,天黑之前转走全部病人”
22日上午,救援力量逐步抵达,转移工作启动后,医院里的所有人都动起来了。
半天内,医护们就成功在二楼理出一条“转移长廊”,皮划艇开进医院大厅一楼后,救援者由右手电梯上楼,而转移出院者,则从另一侧依次上艇转移。
病人们是一层层离开的,先是三楼、四楼的病房……再到十八楼、十九楼的科室。人们依次抵达,排成长队而出,队伍中的患者们有人提着大包小包,也有老者坐着轮椅,缓慢而有序地前进。
16楼的赵医生等到下午3时才走到大厅。她走在队尾,双手提着病人的行李,头上戴着蓝色帽子,标着自己科室的名字。“我们队头一个、队尾一个,两个医护带20个病人,一个科室算家属得走90人。”赵医生说,医护病人一起走,就是保证病人到了省医后仍有专人照看,而对于重症者,则需要两个医护看一个病人。
由于停电,住在高层的年长病人下楼成了麻烦。见情况紧急,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老赵干脆一把背起同院区的74岁老人,一口气下楼,一起撤离。
队伍中几名小姑娘跑得停不下来。几个“00后”还是医院的实习学生,暑期刚刚前来报道,但洪水之下,几人也来到最前线。
在医院顶楼,午后航线逐渐恢复。两架直升机开始马不停蹄转运重症患者,飞机一到,10余位医护数十秒间将病人抬上,飞机起飞,飞向18公里外的省人民医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医院大厅的水也一点点退去。越来越多的救援力量抵达医院,陆军、救援队、武警、志愿者、消防官兵……各色制服填满了整个医院一楼大厅,近百艘救生艇跑在已成水道的公路上。人们手牵手上船,又肩并肩而出,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留在院内的病患也越来越少……
晚上20时许,救援转移结束了,阜外的患者和家属全部顺利完成转移。
郑州的大水正渐渐退去,部分公路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忙,但救援者们却已似乎不知疲倦,起身向下一个受灾点奔走。忙碌一日的阜外医院,渐渐安静下来,有战士在墙角酣然睡去。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徐勉 实习生 肖步云 邓雯淇 发自河南郑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