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羊城晚报版面报道
魏雪漫是《流淌的歌声》老朋友
文/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黄士
大型原创时代记忆音乐文化节目《流淌的歌声》第三季正在广东卫视热播。
7月20日,魏雪漫与蒋大为、平安、马佳、黄英一起现身广东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共同担当时代传唱团嘉宾,一起演绎《祝酒歌》《追寻》等影视金曲,并带来一首女声独唱《洪湖水浪打浪》。
录制间隙,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魏雪漫,与她畅聊其集歌手、音乐剧演员、声乐老师、公益项目发起人、母亲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多样人生。
【视频↓↓↓】
谈节目,“坐在台下的我时常技痒”
《流淌的歌声》首季中,魏雪漫曾将一首罗大佑的经典老歌《滚滚红尘》,演绎得情深意浓又荡气回肠,显露了作为“歌手中的声乐导师”的超强实力。第二季中,她变身节目听赏嘉宾,坐在台下和观众一起欣赏歌手演唱、聆听经典背后的故事,还时不时化身金牌和声,与台上歌手“以歌传情”。
到了第三季,魏雪漫以台上传唱人和台下听赏嘉宾的双重身份,再次加盟《流淌的歌声》。作为陪伴节目一路走来的老朋友,魏雪漫可以说见证了这档宝藏音综的成长。
羊城晚报:作为连续3季参与《流淌的歌声》的老朋友,你感觉这一季跟前两季有何不同?
魏雪漫:我把这一季叫做Plus版,不仅舞美、灯光、运镜方式都升级了,我们的音乐、编曲也比以前更为突破,更大胆了,体现出更丰富的层次。再有,我们的嘉宾年龄层越来越小,他们来自的领域也更加丰富和广泛。比如,像小阿七这些在抖音、YY直播等短视频平台上很红的歌手,来到节目里担任欢唱团嘉宾。
由于出道平台不同,他们作为歌手的质感,还有他们的音乐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很重要,会带给观众新鲜感觉,也可以让我更直接地去认识、欣赏他们。总之,这个舞台有非常大的接纳度,这也带来更多可能性。
羊城晚报:很多出身短视频平台的歌手会被质疑“唱功有待考验”,作为听赏嘉宾,你有这种感受吗?
魏雪漫:我日常不刷抖音,因为我是个“老派”的人。但我并不是觉得哪一个群体需要特别改善,而是觉得每个人都要抱着自我改善的意识。作为一个已经从业20年的职业歌手,我也还是每天都在改善我自己。
羊城晚报:首季中登台唱过一首《滚滚红尘》后,你就一直坐在台下担任听赏嘉宾,负责点评和分享故事,会不会经常有技痒、想要上台飙歌的冲动?
魏雪漫:会啊,真的会!一些我非常敬仰的前辈,比如罗大佑来节目的时候,我马上就会找机会跟他们合影。当他们跟台下互动或者有清唱环节的时候,我经常主动帮他们和音,这个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
羊城晚报:这次再登台唱《洪湖水浪打浪》是主动跟导演组争取吗?
魏雪漫:是的!我经常看着导演的眼睛,一脸深情地说“我已经在台下当听赏嘉宾讲了很久了。我是一个歌手,是一个音乐剧演员,你让我唱吧!”,我一直这样去申请,这一季他们终于又安排我唱了,哈哈(笑)。
羊城晚报:所以,魏雪漫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会是什么风格?
魏雪漫:《流淌的歌声》中呈现的歌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那个时代的音乐创作人,他们的心和作品是合二为一的,写出来的作品能量也很不一样,因此可以传唱这么久。《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也是。这让我有点忐忑,有点放不开手脚,很怕改得不好。后来,编曲老师开导我,“我敬畏地去编,你很敬畏地去唱就行了”。我会用流行的方式去演绎这首民歌,用更接近诉说的方式来表达。我希望当我演唱的时候,听众能够感受到“水波”“风”“月亮”“太阳”……如果听众能从我的声音里感受到这些,那就是一个成功的表达。
谈事业,“我宁愿‘慢’也享受‘慢’”
1998年,魏雪漫以歌手身份出道,陆续发表了《找回自己》《懂了爱》《女人香》《天使的咒语》等代表作。2012年,已是圈内诸多歌手声乐导师的她,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成为该舞台上“最大咖”的选手,一首缠绵悱恻的《我是真的爱你》让很多年轻观众认识了她。
如今,魏雪漫将自己的职业身份定义为“声音工作者”,她表示:“我不喜欢因为‘恐惧’而被迫加快节奏。我喜欢源自强大积累的‘快’,但如果不能达到的话,我宁愿‘慢’,而且我也享受‘慢’。”
羊城晚报:作为一个从传统唱片时代走来的歌手,你会怀念经典歌曲中蕴含的能量感。为何眼下歌坛里,这些带有隽永力量的歌不常见了呢?
魏雪漫:我也非常遗憾,我相信很多音乐人都很遗憾。这种遗憾是怎么来的呢?我猜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急了?我们太赶了、太恐惧了,我们很害怕被淹没,害怕不被看见,所以我们一直用同一种姿势在行进——用很大的力量向前冲,可惜,这种冲劲不是那种扎根的、接地气的、笃定的、不慌张的力量。如果创作人长期都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的话,作品肯定不太理想。
羊城晚报:你享受“慢下来”,在一个众人都在奔跑的圈子里面,别人的节奏不会影响到你吗?
魏雪漫:作为一个声乐老师,我的学生大都是歌手,他们都“很快”,也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我觉得,恰恰是因为我的“慢”,才能给予他们一些能量,让他们补充、汲取完能量以后,再出去应对那个“快”。
羊城晚报:声乐导师、声音疗愈师、音乐剧演员……你的职业身份很多,你如何定义自己?
魏雪漫:不认识我的人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会告诉他“我是一个声音工作者”,我触及的领域很多,但是它们都跟音乐、跟声音有关联。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很多优秀的导师让我意识到声音是个奇妙又蕴含巨大能量的东西。我想,虽然我是一个小小的我,但是如果我能把声音的奥妙研究得更仔细一些,再利用它帮助一些我可以帮到的人,不只是需要进修的歌手,还有残障人士、有情绪障碍的人、留守儿童……这样不是很棒吗?
羊城晚报:不仅职业领域广,你的生活也很丰富。你是一个计划性很强或者目的性很强的人吗?
魏雪漫:我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目的的人。我还让自己越来越没有计划,并且在“没有计划”的状态中,越来越敞开自己。当你真正向世界“敞开”了,那么,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变成计划内。
具体到职业层面也是,是否达到了普遍性意义上的“成功”标准,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我心里觉得满足就好。
谈生活,“养育小孩是最难的一件事”
在台上,作为歌者的魏雪漫,歌声细腻绵密,柔情治愈。在台下,作为听赏嘉宾,魏雪漫的分享和点评,共情力十足、温情款款。和羊城晚报记者的对谈中,她也是金句迭出,观点明确。“致力于抛开计划性,向生活完全敞开自己”的她表示:“我没有办法和能力控制生活,但是,我相信生命里所有的‘发生’,都在把我引向未知的蓝图。”
羊城晚报:你曾和金池、谭维维一起演唱过《她她她》,这首歌讲述了很多关于女性的困境。女性视角是你观察事物或者跟这个世界相处的第一视角吗?
魏雪漫:是的。我认为,女性的内在成长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因为多数女性都会成为母亲,进而影响她们的孩子。作为女性,我会格外留意那些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女性楷模,我会学习她们。
羊城晚报:眼下围绕在女性身上的热门议题,比如说年龄焦虑、容貌焦虑,你也会经常去思考吗?
魏雪漫:当然。在我看来,现在是个“无龄感”的时代,我们需要保持内在的年轻,对外界保持新鲜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力,而不是惧怕肉体的衰老、容颜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
我是一个5岁小女孩的妈妈,养育她真是我这辈子遇到最难的一件事情,我很怕把她养不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起了“一个母亲”公益组织。这个项目专门向那些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们提供支持,不管她们是未婚、离婚还是再婚。
羊城晚报:你跟女儿相处是什么模式?
魏雪漫:我和孩子的关系属于冰火两重天,一会儿我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争当她最好的朋友。一会儿我又是个“不行,这样不可以”的严厉妈妈。当我们成为母亲的时候,我们会有天然的力量,也会有天然的焦虑,我觉得我还不是那么稳定,但正在努力调整,希望能成为一个更稳定的母亲。
羊城晚报:如果可以事事如你所愿,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会是什么样子的?
魏雪漫: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发现,“完美的一天”不在于我在哪里,做什么事情,跟谁在一起,而在于我心里的感受——如果可以心里揣着满足感,心情保持美好,把握好自己的节奏,那就是完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邵梓恒
审签| 魏礼园
实习编辑| 张瑞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