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老游是个背包客。
之所以背个包行走江湖,走村穿巷,不是他有很多闲钱,而是因为他在乌蒙山区扶贫。按照老游自己的解释,平日里背个包下去,也是为了工作方便。
虽然老游远在云贵高原,但是我跟老游的联系,还算畅通。
老游曾用“芒盒”的名字给我寄过东西,我怀疑他肯定知道我的“盲盒”。
一天,一个来自赤水之源的快件包裹寄到我的雅居。说真的,那天比较奇怪,平素快递员捶门的声音没有了,代之以事先给了我一条信息,告知我有包裹9点45分即将到达,请注意收件。
收个件还要告知如此详细,网络上的物流信息不是很清楚了吗?
老游又给我寄什么东西过来?我去过他蹲点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玉米棒子长在山上,高低起伏的玉米林,在山的每一处坡地,弧形或扇形生长,有一点空地,就种一点玉米。
那地方压根不生产水稻,没什么平地,而且还难以蓄水,不好种东西。老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地理促狭,刀耕火种。因此,这里的人不富。
我知道老游在乌蒙山。他说过要把穷根挪一下。
且看看包裹,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小心翼翼打开封口,剪掉外包装,沉沉的一袋东西。说老实话,我早就好奇了,别不是什么玉米棒子甜高粱、马铃薯吧,特产虽然是特产,如果寄这样的物产,运费那么贵,有点糟蹋人民币,不划算。
谜底终究解开。袋子、气泡棉,包装蛮好的,老游这人啊,重感情。去年去那里看他,我只是带了两瓶二锅头过去。土是土了点,但好歹是他爱喝的。他蹲点那个地方,古代属于芒部,他用了刺梨酒招待我。我翻起了芒部历史,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芒部、水西一带的《竹枝词》说“尖头鞋子细花装,偏向邻家约女郎。半里如云伞如盖,担笼携酒送新娘”。哎耶耶,明清时芒部、水西的苗族,打着遮阳伞,担着刺梨酒,陪送新嫁娘。这种极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民俗场景,至今仍可见到。老游啊,怪不得你变了,入乡随俗了。不光是他,连我也是,回来时,还不是拎着两瓶!《本草纲目》记载,称刺梨酒可解闷、消积滞,这个不得不信。总之,不虚行程。
上次在老游那里,东游西荡,倒忘了问他“芒盒”是啥意思?后来一琢磨,或许是他在芒部遇到什么宝贝,就词不离口跟我吹起“芒盒”吧?
我还真得搞清楚这是个什么宝贝。
袋子终于打开。首先是一封信。信当然是写给我的。开头就说“盲盒”,我以为眼花了,“芒盒”变成了“盲盒”。
看完后,确信他没有写错。之所以没有写错,是因为信的下面说到一些类似“陨石”的石头,老游说是在赤水之源的瀑布下寻到的。他说我懂音乐,收藏着超薄切片的陨石。这家伙,居然知道这块切片,不错,我爱屋及乌,将此石起名“盲盒”,好像我是南极归来的科考人员捡到的宝一样,特别珍爱它。
但是不是真的陨石,我难以考究清楚,这是一个做石料磨片的同乡师傅切割给我的,他跟老游一样,说我懂音乐。
老游信上说,你鉴定鉴定,或许亿万年前,这里落了场陨石雨,山高林密,水至清,石头怕是有灵气的。老游的话,不像个扶贫的人,倒像个地理游历家。
他的石头勾起我的好奇。我也学着师傅的方法切割研磨,然后,我把它置于专用显微镜下,果然看到神奇的一幕:花纹彩色小球一样,在显微镜下光怪陆离。
我蓦然惊呼,老游啊,老游,你寻到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