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7月20日,南京突发疫情,全城迅即进入战疫状态,930万南京人齐心应战。
至今,南京战疫已十三天。这段时间,无数人前赴后继奔赴一线,“南京生病了,我们要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城市。”
这些抗疫大军中,有许多“新南京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因为爱这座城市而留下工作生活,如今他们决然挺身而出,或白衣执甲支援隔离病房,或与病毒赛跑守护社区,站上高速路口筑起防疫"护城墙",或加入志愿大军为全民核酸检测服务……
“只要疫情需要,我随叫随到。”这句来自志愿者周凯欣的话,说出了无数冲在防疫一线新南京人的心声。
隔离病房许大夫:去年老公上了武汉前线,今年该我了
△许佳丽(右)
许佳丽,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
家乡:苏州
2005年来宁
2005年,许佳丽从苏州来到南京医科大学求学。2014年,读完博士的她,留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
“这次南京出现疫情后,全院立即就行动起来了。”许佳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前几天一直在院本部工作,参与院内门诊疫情筛查,“7月27日,医院号召全体医务人员报名支援一线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当时立即报了名。”
许佳丽口中的“支援一线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是前往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支援,这所医院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离“德尔塔”最近的地方。
7月30日晚上,她出发前线。“我是我们医院第二批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支援的,第一批同事在几天前就已经抵达,到达后很快就要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大内科医生,在这种特殊时期自然是义不容辞、积极参与的,希望尽自己的全力。”许佳丽说。
除了出于医生的职业责任,还有来自家庭的支持。许佳丽的丈夫也是医生,去年随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到武汉抗疫2个月。“去年他去了武汉,今年该轮到我了。”说起丈夫,许佳丽的语气十分自豪,他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南京。
到了汤山院区,许佳丽就迅速投入工作,接受全方位的防护技能培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必须要做好防护,经过严格考核后才可以进入病区。“防护是重中之重,这次的变异病毒传染性比较强,不能有丝毫马虎。”
“我们医院派出的医疗团队,都是能打仗的精兵强将,一定能胜利完成救治任务。”许佳丽说。
社区汪书记:自己疲惫到极致,也要守护居民安宁
汪燕,玄武区红山街道紫金小营社区党总支书记
家乡:镇江
2009年来宁
“陈叔叔,你先在这边坐一下,我来给你协调。”7月31日,戴着口罩的汪燕鼻音还很重,听完问题后,她迅速拿起电话帮助解决问题。
汪燕是玄武区红山街道紫金小营社区党总支书记,2009年毕业后,从镇江来到南京,一直从事社区工作,如今已然在这座城市安家。作为社区书记,南京发生疫情后,她成为了社区防疫战线上的顶梁柱。
组织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社区没有任何经验,需要协调的事情非常多。但汪燕有股拼劲儿,觉得自己还年轻、能抗。7月21日晚上,为尽快组织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她和另一个稍年轻的同事主动承担起守夜任务,“当时并不觉得很累。”
但随着南京疫情的发展,社区的事情越来越多,需要上下对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汪燕多少有点吃不消了。
在玄武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汪燕突然头疼不止。“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头疼得要裂开一样。”56岁的社区主任李顺很快察觉出了汪燕的不适,赶紧让汪燕去休息,其他事情有她盯着。
由于防疫任务紧,汪燕并不同意休息。但头疼得实在影响到了工作效率,汪燕只好“乖乖听话”,但休息时,汪燕的手机仍是响个不停,前后接了多个工作电话。
这次头疼的事,她并没告诉老家的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怕他们担心。”当天晚上,汪燕睡得特别沉,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8点。打开手机一看,等待她处理的消息“叮叮咚咚”得响个不停。
“南京的情况正在不断好转,我作为新南京人,能在它需要我的时候,出上一份力真的很开心。”汪燕说,防疫很累,但能为这座城市尽快好转作贡献,让她感觉自己与这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高速路口“守门人”:严防死守,筑起防疫“护城墙”
潘科,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局属公路建设单位拌合厂试验员
家乡:常州溧阳
2013年来宁
“你好,请出示健康码。”在南京江宁区开城路高速口,潘科拦住每一辆来往的车。
潘科是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局属公路建设单位拌合厂试验员,今年29岁,老家在常州溧阳,201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工作,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一名新南京人。疫情发生后,他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我在绕越高速开城路高速入口,负责查验离宁车辆驾乘人员的健康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潘科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健康码为黄码的人员,他们会先登记信息然后进行劝返。“如果遇到持红码的人员,我们会让他们待在车里,然后直接上报,由相关人员来处置安排。”
为了做好查验工作,潘科和同事们一天要工作整整12小时,白班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半,白班夜班对倒。”潘科说,疫情发生后,他和同事们就这样日以继夜,24小时连轴转,一起战斗7、8天了。
高速路口,进出的车辆多且人员复杂,“多时一天能查验一两千辆车,少时也有四五百辆。”潘科说,工作时,他和同事们会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全面防护。
夏天气温高,一站十二小时,防护服闷得潘科常常全身汗透,“有时候汗出太多了,一天下来手都会被泡白。”
前几日,台风“烟花”过境,南京下起暴雨,潘科的脚也会被泡的发白。“无论台风暴雨,还是骄阳烈日,温度再高我也要坚守在点位上,这是我的职责,与所有南京人一起,共战疫情,是我应该做的。”潘科说。
一线值守,家人最担心。“刚开始我老婆非常担心,我就跟她说,南京这座城要我们大家守护,我必须要去做,她现在也都理解了。”潘科说,由于害怕父母担心,直到现在他也没告诉家中老人自己在值守高速卡口。
从大学毕业至今,潘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八年。作为一名新南京人,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南京尽快好起来。
核酸检测采样点小周:只要抗疫需要,我随叫随到
周凯欣,江宁区社区志愿者
家乡:山东临沂
2021年来宁
在疫情爆发前,刚毕业的周凯欣正计划着回山东临沂老家看看老人,计划和朋友去内蒙古看看大草原,陪父母好好逛逛这座城市......
7月20日后,她将计划统统划掉,只留下了一个项目——当一名社区志愿者,为南京战疫出力。
“希望出一份力,希望南京好好的。”谈及去当志愿者的原因时,周凯欣说,“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志愿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共产党员,应当上前。”
而这并不是周凯欣第一次“上前”,2019年7月,刚从广西桂林旅游学院毕业,她报名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自愿前往广西省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支教两年。
今年7月,刚结束支教,周凯欣来到南京江宁区,计划在南京找份工作好好发展。疫情发生后,考虑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周凯欣迅速找到了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通过报名筛选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7月25日,南京市开展第二轮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周凯欣来到江宁区东山街道晓里社区的核酸采样点,为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们志愿服务。
“我的工作是帮助市民登记信息,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好,请出示手机号’,哪怕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说了一天后,我脑子就彻底浆糊了,甚至有几次话都说不利索,满脑子都是111、000这样的数字。”周凯欣说,密闭的防护服非常闷热,为了防止中暑,志愿者们平均每3~4个小时会换一次班。
全市第二轮、第三轮核酸检测,全都有周凯欣的身影。“我想,人活一辈子,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周凯欣告诉记者,“做志愿者就是件有意义的事,我跟社区里都说好了,只要他们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 周明 邱骅悦 江楠 刘遥 熊平平/文 吉星 苏蕊/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