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承载着老区巴中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是秦巴山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也是老区人民脱贫奔康的希望。南江县始终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明确生态优先目标,全力打造“四型”景区,走出了一条“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基础配套促升级
“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孩子来光雾山景区避暑,现在到光雾山是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了。”从陕西省汉中市自驾前往光雾山景区避暑的游客李崔宏这样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感。
为了升级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南江可是下了大手笔!5条高速通车,12条航线通航,10.8公里景区观光车道改造,铁炉坝停车场突破5000个车位,构建“快进漫游”的旅游交通新格局。新建12个移动通信基站和70个wifi站点,19座新改建的A级厕所和地质博物馆也全新亮相,通过打造资源节约型景区,极大地改善了游客旅行体验。
生态托底促发展
“以前一家人都要外出务工,现在坐到屋头就能挣钱了,谁还出去打工?”坐在自家农家乐前,40岁的吴琴一边翻转着烧烤架,一边感慨光雾山旅游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光雾山镇村民吴琴在农家乐前烤鸡
从多年前游客印象“光雾山不就是看红叶吗?”,到现在“春赏山花,夏感清凉,秋观红叶,冬览冰挂”的四季旅游品牌,巨大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南江县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导向贯穿于创建工作中。
从加强旅游设施生态化、生态资源保护、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入手,坚持“三去四透(去硬化、去城市化、去园林化,透水、透气、透绿、透景)”路线,强力推进“厕所、堆码、晾晒、后厨、习俗”五个革命,升级打造“光雾十景(香炉日出、牟阳星空、米仓古道、燕岭仙岛、月潭飞瀑、贾郭丛峰、天然画廊、大坝雾凇、云岭花海、兰沟醉红)”,改造提升4条精品游线,完善景区生态恢复、改造提升各项旅游设施,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景区,突破季节性影响,让八方来客四季皆可游。
光雾山当地居民再也不用大半年都在外打工,农家乐一年四季都有收入了。
2020年光雾山红叶节期间景区游客总量达到16.2万人次,同比2018年增长了36.5%,日最高接待人数超过7000人次。
融合发展促双赢
“以前就是种庄稼嘛,现在养羊子要赚钱多了,也莫得那么辛苦!”光雾山镇的一名赶羊老伯感慨道。
农旅融合产业南江不仅有黄羊,还有富硒大叶茶、核桃、金银花,更有红叶节、杜鹃花节、冰雪节、避暑节等数个节庆活动,还有度假酒店、特色民宿、农家乐等餐饮住宿200余家。
1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成功创建,促进县内涉旅服务业新增就业1.3万人次,贫困人口旅游收入占其纯收入比重达65%。康养小镇项目在疫情期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切实解决周边居民就业和带动产业增收,真真切切让群众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产业搞好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就提高了。“往年来光雾山只是看红叶,现在还能看看舞台剧,逛逛博物馆,学到很多历史文化知识。”随着文化旅游需求的增长,更多游客也希望通过旅游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南江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保护性恢复米仓古道遗址,成功打造全国首部行浸式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和大型舞台剧《巴山夜雨》。建立西南大学旅游管理实习基地、西安画院写生基地等多个研学创作基地,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被确定为“四川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
“旅游发展好了,最终还是我们老百姓受益。”在光雾山镇彭家坝“石磨坊”农家乐的老板郭意波从去年开始,被招募参与沉浸式山水夜游《梦境光雾山》的演出,扮演“巴山背二哥”,每月增收至少1500元以上。“白天当厨师,晚上当‘群演’,又好耍又挣钱!”郭意波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图/南江县委宣传部)
责编:杨晓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