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从园关镇向嘉应新区南部核心区跃升?畲江镇的答案是:高质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
畲江镇深刻意识到,城市和乡村共生共存、共富共美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没有城乡融合发展,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了试点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要求聚焦试验任务进行改革探索,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省提供城乡融合发展样本和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典型经验。
2020年11月,畲江镇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以探索粤北山区园关镇城乡融合与产城融合互促发展为试点主题,以支撑“一颗大星”和嘉应新区实体化发展为任务主线,推动畲江镇从园关镇向嘉应新区南部核心区跃升,为提升梅州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粤赣闽边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畲江力量。
畲江镇高质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何森垚 摄
环境融合
促进城乡面貌同变
“哦耶!唱山歌嘞……”还未走进畲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听到悠扬的山歌声,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组成了山歌队、乐器队,精神饱满地唱着山歌,为前来休闲散步的群众带来文化上的享受,引来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群众纷纷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常去的地方。这里有图书室、排练室、书画室等等,切实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为群众的温暖之家,是畲江镇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的生动写照。
设施延伸农村,城乡融合提速。近年来,畲江镇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物流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乡设施供给保障能力逐年稳步增强。
城市要美,农村必须美。
长期以来,“脏乱差”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因此,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畲江镇坚持环境融合,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从环境脏乱差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秩序井然,文明健康生活理念渐入人心,畲江镇不断促进城乡面貌同变。
据了解,畲江镇今后重点推进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城乡公共厕所环境。例如,畲江镇将选取1—2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先行示范带动和推广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立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回收及再生利用体系。
《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指出,畲江镇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实施小城镇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加快推动镇区及周边主要干道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强绿化、亮化建设,狠抓环境卫生、沟渠水体、市场管理等工作,打造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副中心。
与此同时,畲江镇将积极推进全域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民房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
畲江镇群众告诉笔者,他们住在这里很方便。汕昆、兴畲两条高速公路在畲江交会,梅汕高铁在畲江设立畲江北站,广梅汕铁路设立松棚货运站,国道G206线、省道S120线、省道S225线贯穿全镇,梅畲快线30分钟可直达梅州中心城区,距梅州机场和潮汕国际机场约30分钟和50分钟车程。
铁公港皆齐备,对外交通发达。
畲江镇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区域性路网,加强与中心城区、高铁站及周边乡镇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同时还加快推进主干道沿线交通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加强跨河交通通道建设,提升“一河两岸”的交通通达性。
资源融合
促进城乡资源同享
在畲江镇,事关民生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同样丰富。
“一个镇的卫生院能有这么大规模,我是第一次见。”“这里的医院就和城里的一样大,一样好,一样方便。”……笔者在医院采访时,群众对当地的就医条件纷纷表示好评。
据悉,以前畲江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只有2亩多,如今的规划用地是53.7亩,整整翻了20多倍。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园的快速发展,畲江镇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原有的医疗条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影响了百姓的就医体验。为提升百姓就医环境,配套产业园区医疗卫生建设,梅县区对畲江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迁建。
畲江镇中心卫生院于2018年8月14日整体搬迁至升级建设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梅开发院区,是集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村级卫生站培训等服务工作于一体的新卫生院。
笔者走进医院,临床科室、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后勤服务大楼一应俱全,病房宽敞明亮,诊室分布合理,配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设置床位数250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畲江镇中心卫生院签订托管协议,在日常管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多方面提供专业帮扶支持,一些以前要到大医院才能治的病,如今在镇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畲江镇中心卫生院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规模建设,服务范围辐射广梅产业园、邻近乡镇(水车镇、兴宁水口、新圩镇)等周边群众约25万人。
全镇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这是畲江镇推进资源融合,促进城乡资源同享带来的成效。除了百姓就医的条件得到提升,畲江镇在教育方面同样下了功夫。
教学高楼拔地而起,配备纳米一体化教学设备,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走进畲江镇中心小学,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大气。
“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人数并不比城区的学校少。”畲江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总投资3200万元的畲江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该校的学生人数也从1000人增加到了3300多人。
据悉,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剧增,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门口”上学,学位出现紧缺状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学校继续打造扩建工程,新建教学楼,新增学位满足当地学生的入学需求。
近年来,畲江镇抓投入、增学位、引人才,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引进民办学校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不仅缓解了学位紧张的情况,也进一步补充了该镇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之本在师。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近年来,畲江镇积极争取东山中学支持,每年派出教师到畲江中学进行支教,同时,大力奖教奖学,形成教师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重教氛围。
产业融合
促进城乡产业同兴
进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广梅园”),道路规划平整宽阔,24小时书屋、24小时星光餐厅、共享新能源汽车、共享电单车、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齐全,免费公交循环运行,很难意识到自己身处一座工业产业园。就在这里,不经意间,就会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不期而遇。
广梅园现有企业120余家,已形成以广汽集团和广州轻工、万宝为龙头的绿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光存储领导者、科创版上市企业紫晶存储为核心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广药、科伦、珠啤、伊利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梅产业园正通过“以升促建”,全力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人才引进,建成绿色生态产业创新空间为主的创新平台,集招商、会展、商业、制造于一体。
相距五分钟的车程,便从广梅园到达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综保区于2020年6月28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内陆型综保区、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个综保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当前,各级各部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烈的担当,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各项验收工作,确保梅州综保区顺利验收、圆满封关,为梅州苏区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毗邻梅州综保区,规划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5.3亿元的梅州国际无水港已于今年1月动工建设,主要建设铁路物流基地、保税物流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将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进行装卸、存储、中转、配送,可通过铁路对接深圳盐田港和汕头港、潮州港等沿海港口,开启与全球无缝对接的时代。
畲江镇是广梅园、梅州综合保税区和国际无水港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产业平台所在地,也是以编织工艺产业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镇和省级中心镇,现有工艺企业30多家,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中心镇前列。
与此同时,畲江镇是梅州嘉应新区和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梅州“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格局中“一颗大星”的重要构成,政策叠加优势明显。
重大产业平台对畲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广梅园等产业平台和传统编织产业的发展带动下,畲江镇建设管理水平和对园区的服务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对周边地区城乡居民形成较强吸引力。
对于畲江镇来说,一企促一业,一业聚一园,一园兴一城。
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传统走向新兴、从产业低端走向产业高端,畲江镇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发展更是促进了当地的城乡融合,成为以园关镇高质量城市建设支撑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城乡融合发展“梅州样板”。
原标题:
产城共进添活力 城乡融合满目新
畲江镇紧抓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契机, 高质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曾健锋 邹俊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