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晓志
近日,在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举办的“全球新兴技术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提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宣称美国需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进行大规模创新和投资,确保技术优势,以应对所谓“大国竞争”。奥斯汀强调,这一战略将成为美国制定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基石。可以预见,该战略将对美军建设和作战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不过,受多重因素制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是未知数。
美军坦克参加军事演习
探索威慑新概念
美方声称,在新的国际安全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美军面临越来越多的新威胁和新挑战。为此,美军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作战理念,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在此背景下,“马赛克战”“算法战”“战争云”“分布式杀伤”“全谱优势”“动态武力运用”等一系列作战概念相继出炉。特别是2021年5月,奥斯汀签署一份名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的战略文件,提出“全域作战”概念,要求将战场作为统一整体,由联合部队在陆、海、空、天、网络和电磁频谱等领域进行整体筹划并协同作战,提高美军作战效率。
此次美国提出的“一体化威慑”概念,实际上是对“全域作战”概念的深化发展,既基于现有能力,又试图拥有新的能力,实现多个领域互联互通。其核心要素是将分散的多域作战部队与盟友力量进行联网,将技术、作战理念和各种能力进行融合,建立一支新的分散但高度联通的部队,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集体行动。
美军称,新战略意在将美国及其盟友的优势结合起来,帮助美国有效应对全球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各种低强度冲突等。与以核威慑为主的传统威慑战略不同,新战略强调,美国将保持全领域优势以确保自身绝对安全。
谋求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美国不断强调来自大国的安全威胁,其军事战略重点也从之前的反恐转向“大国竞争”。美国声称,在信息化时代,虽然以核威慑为主的传统威慑力量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太空、信息和网络威慑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在这些领域保持军事技术优势,才能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一体化威慑”概念,着眼大国在技术层面的竞争现实,突出人工智能、电磁频谱、无人系统等高新技术发展,试图建立一支新的分散但高度联通的军事力量。美军称,此举旨在通过技术更新,让对手了解美国具备的军事实力及其使用军事力量的决心,达到威慑战略对手的目的。
奥斯汀明确表示,“一体化威慑”战略将使美国具备在所有潜在冲突领域获得尖端技术的能力,“未来10年美国的技术创新将比过去50年还多”。为此,美军将加强与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新兴技术的军事应用。奥斯汀还强调,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确保竞争优势。他表示,未来5年,美国将投入约15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对此,有分析称,这表明未来美军将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优势,而是更多地通过人工智能、高速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利用,实现更高层次的战略威慑。
预期效果难达成
美提出“一体化威慑”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盟友力量纳入其威慑体系,以达到预期威慑效果。这与美国当前正在打造的所谓“价值观同盟”如出一辙。同时,美军认为,受国防预算等因素影响,美军在核武库现代化、先进武器采购和高新技术研发等领域面临不少困难,现有平台和能力已无法有效满足其战略威慑和军事行动需求,因此希望借助盟国力量强化战略威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体化威慑”战略实际上也是当前拜登政府重构新型盟友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与盟友进行优势互补,增加整体打击力量的规模和速度。特别是美国将通过与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盟友在高新技术和网络领域的密切合作,打造联合作战体系,把美国的战略威慑变为共同战略威慑,形成可信、可靠、灵活的威慑能力。同时,美军也试图通过多国军事行动,解决近年来其在单边军事行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美军新威慑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仍是未知数。由于美国过去多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无休止的反恐战争,短期内很难拥有绝对“多域制权”和超强威慑能力,可能让相关国家陷入群体性焦虑,影响对“一体化威慑”战略的信心和投入。同时,由于盟友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很难达到美国所提出的战略要求,也将使该战略所要达到的威慑效果大打折扣。这意味着,未来美“一体化威慑”战略的实施仍将面临挑战。
来源:国防部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