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又冲上热搜。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东京奥运会举办以来,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的飞人刘翔,一次次因奥运会的相关话题,被推上热搜榜。
在苏炳添以9秒83的惊人成绩冲进决赛时,在刘翔为这届奥运选手加油呐喊时,在网友给拼尽全力但未夺冠的中国选手隔空拥抱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人:
刘翔。
这个至今保持110米跨栏传奇的时代人物。
这个参加48场国际性比赛,45场包揽奖牌的中国飞人。
这个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冠军和世界记录保持者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天才运动员。
想到他昨日的辉煌。
想到他曾经的哀伤。
然后,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觉得:
“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
这道歉从何而来?
这道歉有何深意?
这道歉能否被接受?
这一切的答案,不仅是刘翔一个人的故事,还藏着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1.
一夜成名的凶险
刘翔,几乎是一夜成名的。
2004年8月28日的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夺得金牌。
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
也撕碎了“中国人在田径项目上不行”的傲慢与偏见。
这荣誉之于当时的中国,有多盛大,多激动,多振奋人心,从当时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国人喜极而涕的狂喜中,可见一斑。
人们高呼刘翔为英雄和飞人。
资本和流量也纷纷请他代言。
意气风发的少年,以巨幅照片的形式,开始频频出现在电视、网络和这片土地的诸多标志性建筑上,然后以标志性的手势喊出那句:
“我能!”
站在今天的门槛上,复盘昨日的心灵地图,我们都不难发现:
神化刘翔的,有国民和舆论,有资本和流量,也有在胜利的旋风中停不下来的刘翔自己。
那时,他才21岁。
面对如此荣耀,如此盛赞,如此辉煌,想要做到深藏不露或淡泊名利,几乎不太可能。
他就像一个被历史推到舞台中央的人,除了飞快地奔跑,一直地向前,永远的自信,几乎无路可选。
但,体育比赛的残酷性在于,只要你还在赛道上,意外和伤痛,随时都会降临——
2.
北京奥运的转身
其实,早在雅典奥运会一夜成名之前,刘翔就已荣获了国际田联大奖赛的多项冠军。
甚至打破了多项世界记录。
还有中国选手在多项赛事中的零突破。
但,人们更关注的,永远都是奥运会。
2004年雅典一战成名之后,2006年瑞士洛桑举办的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中,刘翔又以12秒88的成绩摘得冠军,打破了该项目沉积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那时,北京奥运会的各种宣传造势,已经如火如荼。
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国人对冠军对胜利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
尚停留在“必须通过夺冠来证明中国”的国人们,对中国健儿的期许,就像那些站在高考考场外,看着自家孩子去考试的父母一样:
目光灼灼,期待硕硕,也难免过分焦虑。
几乎成了胜利代名词的刘翔,只能担负起一种命运:
必须成功。
就像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说的那样:“刘翔必须拿冠军。”
2008年8月18日,鸟巢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一睹飞人夺奖的观众,有人以高于正常票价20倍的价格,从黄牛手中买来110米栏比赛的观战票。
然而。
刘翔却因伤退赛了。
在此之前,没有一丁点征兆。
北京奥运会上,刘翔拖着伤腿,落寞孤独离开赛场的背影,成了整个奥运会赛事中,最伤心的一幕。
就连报道当场赛事的记者,都面对镜头,泣不成声。
无法在幻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接受结果的人们,在伤心情绪的不断蔓延中,必须寻找一个出口,来维持内心的极度恐慌和失衡。
辱骂那个带来这结果的人,就成了唯一的正确。
质疑声和辱骂声,一夜之间,响彻网络。
当初造神的人们,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怨气,把根本就是人的偶像,推下神坛。
“演员。”
“影帝。”
“临战脱逃。”
“害怕比赛。”
人们在极度失望中,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失落。
全然忘记了,所诅咒的那个25岁的年轻人,身上有伤,内心有痛,在之前的岁月里,曾给这片土地带来过那么多惊喜和感动。
我们不该,也不能,仅仅因为他无缘家门口的这场盛事,就狠心把他推向粪坑。
3.
伦敦奥运的离场
那些骂刘翔的人,在骂爽后,很快就恢复生活的常态。
而被辱骂的刘翔,却长久地沉浸于自责和羞辱里,无法自拔。
他想抽烟,发现自己不会抽。
他想喝酒,发现自己喝不醉。
他当时最大的愿望,竟然是有人能揍自己一顿,让自己在疼痛和惩罚中,感受到自己还活着,把亏欠大家期待的那份愧疚,给发泄出来。
他甚至想:
还不如死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这样,他就对得起所有人了,就不会这么痛了。
但他终究是刘翔。
飞人刘翔。
时代和岁月、现实和体能,留给他痛苦的时间,都不多。
他必须站起来,直面伤痛和问题,再次回到赛场上。
2012年5月,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赛中,刘翔以12秒97的成绩再次夺冠。
国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刘翔,王者归来!
因北京奥运会上退赛,而对刘翔有怨气和戾气的人们,重拾信心后,再次对他点燃期待和企盼:
伦敦奥运会。
2012年8月的伦敦奥运会,是刘翔参加的第三届奥运会,也是他职业生涯里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彼时,他已经29岁。
过往所有的荣耀和伤痛,都必须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了结。
然后,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跨越第一个栏时,就摔倒在地。
他的跟腱断裂。
他失去了人生最后一场奥运会。
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单脚跳到终点,然后亲吻陪伴了自己10多年的栏杆,被轮椅推下赛场。
一代“中国飞人”,以这样的方式离场,整个中国都在叹息。
叹息中,人们不得不接受的另一个现实是:
刘翔,从来都是人,一个会受伤也会失败,会疼痛也会流泪的人。
我们不能因为他创造过传奇和神话,就用幻想和期待控制他。
他,只能是他自己。
有过骄人战绩,但也有伤痛软肋的他自己。
4.
飞人最需要跑赢自己
伦敦奥运会后,刘翔在英国做了手术。
那时,他还一直梦想着,再次回到赛场上,哪怕不是奥运会赛场,别的赛场也行。
“为什么,2008年的噩梦,在2012年又重演?”
刘翔自己也想不通,他为何摔在同一条河里。
对赛场曾充满巨大渴望和自信的他,就这样沉溺在重复性的伤痛和悲剧里,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多年后,他接受采访,回首伦敦失利后的心态,真诚地说,其实,在赛场上爆发力很强的他,生活中也有软弱逃避的一面。
他无法接受这反复的失败,所以仍幻想着这都不是真的,他还要站起来,重拾荣光。
直到,医生和教练都告诉他:
“修复身体,是比夺冠艰难100倍的事情。”
他才在黯然伤神中明白:
接受,接受一切,接受命运,接受有过荣光也有过暗伤的自己,接受岁月和年龄馈赠的所有好和不好的部分,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2015年,刘翔退役。
退役仪式上,他5次哽咽,泪洒现场。
两个月后,他宣布和女演员葛天离婚。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舆论一片哗然,外界议论纷纷。
其实,不管是退役,还是离婚,都是飞人以撕碎枷锁、打破完美的形式,向真实自己靠近的一步。
从此后,他终于不必在活在万众瞩目和他人审判里。
从此后,他无需完美,不必伪装,只管真实。
从此后,他无需再跑给谁看,他只管跑赢他自己。
5.
我们和刘翔都在成长
退役后,刘翔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也参加了一些综艺和公益,又收获了一段情感。
妻子是志同道合的女运动吴莎。
他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他在缓缓回归正常的人生。
时光来到2021年。
距北京奥运会已13年。
如果,不是一言难尽的东京奥运会,让国人看到了太多不同,想到太多往事,得到太多反思,他也不会再次登上热搜。
面对很多人说欠他刘翔一个道歉,他笑声爽朗地说:
“大家没必要向我道歉。
人都在成长。
在年轻的时候,可能说了一些(不好的)话,我觉得都能理解,真没什么。
有可能我年轻的时候,也会那么说,我会将心比心。
但是通过时间,你慢慢的发现,运动员挺真的,在赛场上。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跑得快一些。”
说这话时,刘翔的眉眼间,有一种舒展的光。
那是找到自我的人,内心平和的人,逻辑自洽的人,生活有序的人,才有的光。
这光,不同于赛场上少年的锋芒毕露。
这光,也不同于镜头前天才的故作轻松。
这光,是回归生活和生命本身的人,自带的能量和光芒。
温煦,自信,柔软,慈悲。
我更喜欢这样的刘翔。
因为,这样的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
回首过往,我们都不要抱歉,但我们都要感谢成长。
我们感谢天才运动员,历经荣耀和伤痛,成长为一个成熟且担当的男子。
我们感谢观战奥运会的国民,历经岁月和反思,成长为一群客观也热血的良人。
我们更感谢这片土地,在繁荣和昌盛中,不再执念于通过一场比赛证明中国,而是把每个红旗飘扬的地方,都彰显出中国的格局和修养。
是的。
真正感到抱歉的,是从不成长的执念和重蹈覆辙的伤害。
真正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未必一直正确,但我们一直都在岁月和变化中,修正自身,强大自心。
共勉。
文章来源:闲时花开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