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令人头痛的“飞单”现象
只要你是做定制家居行业的,那你一定听说过“飞单”这个词,所谓“飞单”就是终端经销商在接到订单以后不是把订单下给所代理的品牌工厂,而是下给更便宜、更能配合的其他品牌(工厂),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就称之为飞单。
“飞单”现象的严重程度
定制家居行业普遍存在的“飞单”现象,虽然在其他行业也有,但种种证据表明,并没有定制家居行业如此严重。
即使定制行业的头部企业,强如欧派、索菲亚、好莱客等也未能幸免。甚至有些定制家居品牌,为了解决这一行业顽疾,专门成立了所谓的打假办公室,“飞单”现象的严重可见一斑。
“飞单”的行业背景
事实上我国的定制家居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最近这些年涌入了近130万家家具相关企业,目前我国约有54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家具”相关企业,其中41%的为个体工商户,65%的注册资本在200万以下。
但是定制家居行业并不是铁板一块,最近这些年行业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和洗牌。在头部企业的挤压下,众多中小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危机。
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中小定制企业经销商数量在300家左右,年营收不足1亿元,1亿元是一个很难迈过去的坎。经销商数量在2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年营收不足5,000万。这些中小企业,其实单店的产出都很低,如果和头部企业欧派、索菲亚相比较,差距非常悬殊。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真正长期稳定和供应商拿货的经销商并不多。大多数经销商都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
“飞单”的病因
“飞单”的病因非常复杂,在这里我们谈最主要的,不妨思考一下:要是有更好的出路,谁愿意选择“躺平”!要是买得起房,谁愿意做“房奴”!站在经销商的角度,“飞单”都是被逼无奈才做出的选择,正大光明地经营就能生存,谁愿意冒险飞单,道理不言自明……
所以“飞单”的首要原因就是厂家不给力,这包括厂家的产品体系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生产工艺经常出错、安装成功率低、交付时间不准时等等,这些都让经销商左右为难。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面对“飞单”顽疾,生产厂家应该首先反躬自省。
在终端市场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经销商盼星星盼,月亮盼的脖子都长了,终于货到了,到货以后才发现厂家竟然忘记柜体开槽、开孔,没办法,经销商被迫就要在当地另外找小作坊再加工,这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还要另外花一笔费用,这样的情况反复几次之后,经销商难免心灰意冷。
经销商接到订单非常不容易,但是厂家一拖再拖,最后要么造成客户退单,要么客户投诉,这就等于把经销商的口碑和利润消耗殆尽,那经销商还怎么玩下去,经销商不“飞单”才怪!
第二就是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太严重。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缺乏创新和思路,看到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做什么产品,基本上就是盲目地跟风,随波逐流。如果家家户户的产品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色和利润点,那么随时就可能被别人取代。
因为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就只好打价格战,经销商为了生存,为了利润,只能铤而走险去找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同时因为产品缺少技术壁垒,缺少保护。经销商在当地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飞单”渠道,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和门槛!
第三就是中小型定制企业的交付成功率低。很多时候不能一次安装成功,反反复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导致客户对品牌彻底失去耐心。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厂家的研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产品线设计能力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定制产品的内涵。
治理“飞单”的思路
治理飞单,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在渠道方面制定更严格的管控政策。更多的补贴也是治标不治本,区域失控和萎缩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如果大区经理能够首先承担起责任,把商管好,把“飞单”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也是首先应该做到的。
要解决“飞单”问题,光靠严格的渠道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源上出狠招。
首先就是下大力气做好产品的研发以及与竞争品牌拉开明显差异,这关系到品牌的精准定位,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在这一块糊里糊涂,从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如果产品在当地市场上有明确的定位和针对性强的消费群体,不是单纯靠价格那么被“飞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经销商不愁销路,自然也就没有“飞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