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汐
喜欢阅读的人,基本上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我也不例外。
我习惯于在读到喜欢的句子,或是有趣的表达手法,又或是比较反常识的观点时,随手就划线标注,偶尔还会在书的空白处写点随想。等看完书后,有时间的话也会将这些标注的笔记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笔记,美其名曰方便日后复习和查阅。
只不过,随着笔记越积累越多,我非但不会想起及时再回顾,甚至还会出现难以调阅的情况……更有甚者,还会陷入为记而记的自嗨状态里,却不曾仔细深思,到底为什么要记笔记?以及如何记才能真正发挥笔记的效用?
直到最近的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才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记笔记方法有多盲目且无效。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受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启发,建立了一整套阅读、思考、提出想法,到发表作品的工作方法。
随后,他将这套方法整理成书,分享给所有喜欢阅读和写作,并挣扎于如何记笔记才能最大化知识的输入、吸收与输出的读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下什么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以及如何用它来量身定制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建立自下而上的创作流程。
一、卢曼和他的卡片盒笔记法
在介绍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卢曼其人。
尼克拉斯·卢曼,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普通酿酒师的儿子,上过法学院,却因为不喜欢为多个客户工作,最后选择了做一名公务员。在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就潜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阅读,而后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曾经的卢曼也像大多数人那样记笔记,或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是按主题整理笔记,但一段时间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笔记没有任何意义。
随后,他就改变了写笔记的方式,将笔记写在卡片上,然后专门设计了一套巧妙的编号系统,来实现卡片笔记之间的知识连接。
凭借自创的卡片盒写作法,卢曼这一生积累有 90000 个知识卡片,30年写了58本书,还有其他大量出版物,成为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
二、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笔记类型
传统的笔记系统里,我们在记录笔记内容时,要么过于详细,想要面面俱到,什么内容都想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么就只收集当下正在进行的特定项目有关的笔记,就会导致部分与项目无关却同样有价值的笔记被忽略掉……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笔记越记越多,却并不能发挥出笔记的真正效用,来更好地服务于素材的积累。
而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则是从笔记内容的记录和存放角度,将笔记分为三类:闪念笔记、永久笔记和项目笔记。不过,本书举例论文写作时,还提到了文献笔记。
那么,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四种笔记类型吧~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
闪念笔记,主要用来收集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想法与灵感,阅读过程中让你心有所感的知识点等等,可以理解为笔记软件中的收件箱或备忘录的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在记录闪念笔记时,不用刻意思考,也无需讲究文采,只要能及时记录想法或灵感就足矣。
但事后,通常建议以2天为周期,我们需要及时对闪念笔记进行回顾、整理与思考,并将其转化为后续创作素材的永久笔记。
不能及时进入思考与整理阶段的闪念笔记,意味着笔记里的内容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了,那么,该删就删吧,无谓让它们再占用内存了。
2,文献笔记 Literature Notes
文献笔记的记录方法,也与传统笔记有所不同。不是简单地对引文进行摘录,而是在真正理解含义后,能用简洁的语言,精准转述原文。当然,若是还能有自己的进一步延伸思考,那就更好了。最后,将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文献管理系统中,便于后续检索与调用。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转述引文并不是要随意改变原来的意思,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真实无误地表述原意。只有表达清楚才意味着真正的理解。否则,即便是复制引文,其含义也会因为上下文的剥离而发生改变。
当然,这里的文献笔记,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展成「概念笔记」、「案例笔记」等等,让笔记系统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卢曼和他的卡片盒
3,永久笔记 Permanent Notes
在卢曼卡片盒中永久保存的笔记,只有两种: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不同于闪念笔记的收集备忘性质,卡片盒里的每一张永久笔记都要经过深度思考与精心设计,以便为后续创作提供灵感素材。
在创作永久笔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 新信息与已有信息间,是否相互矛盾、相互一致、相互印证或相互补充?
- 是否能把已有想法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想法?
- 这些想法又会引发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为每一个思考准确地写下一条笔记,使用完整的句子,标注来源,提供参考资料,并尽量做到精确、清晰和简短。
此外,对永久笔记,我们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存放地,且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以便于后续的检索和查阅。
4,项目笔记 Project Notes
顾名思义,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的笔记。
与项目有关的笔记可以是:手稿中的评论,与项目有关的文献收集,大纲,草稿片段,备忘录,待办事项等等。
三、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编号系统
传统的笔记系统里,我们对笔记的存放,要么是都记录在一个记事本里,要么是借助电子软件系统按主题分类保存。但是,随着笔记越积累越多,我们也会疲于应对笔记的搜索,常常会想不起将笔记存放在具体哪个主题条目之下。更有甚者,有些笔记的内容可能会因分属于不同的主题类别,而加大我们的保存归类和搜索难度。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卢曼的卡片笔记编号系统。
如图所示,卢曼会为每条笔记分配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编号。比如说,第一条笔记的编号为数字1,那么当你新创作的笔记与第一条笔记无关时,就编号为2;若是和笔记1有关,则编号为1/1;接下来的第三条笔记若还是与笔记1有关,但与笔记1/1不相关,则编号为1/2;若是与笔记1/1相关或是有所补充,则编号为1/1/1……
乍看之下,卢曼的编号系统和传统笔记中的主题分类有点相似,但事实上,卢曼在存放笔记的时候更多是出于今后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该笔记的思考为主。
也就是说,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以主题分类存放,以搜索为主;但卢曼的笔记系统是为了今后再度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因此更强调的是笔记间的有效连接。
就某些卡片笔记而言,单从分类上来看它们可能不属于垂直的同一主题,但就知识联系而言,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横向的连接,因此,它们就可以被归类于同一卡片盒里。
事实上,卢曼的这套笔记编号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标签系统。
而这同时也给到我们启发,今后在使用电子软件进行卡片笔记创作时,对笔记的存放可以不局限于主题分类,而是要多从笔记内容,以及未来可能的创作主题方向考虑,对笔记进行标签化管理,这样才能最大化我们的创作思路。
四、用卡片笔记法进行知识管理,创作输出
了解完四种不同类型笔记和编号系统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用卡片笔记法来进行知识素材的积累、思考、创作与输出,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知识管理系统。
1,保持每日定时定量的阅读,并随时记录闪念笔记,为大脑减负。
2,判断阅读信息的价值,对闪念笔记进行深度思考,与现有信息进行链接,创作永久笔记。
3,整理阅读过程中的文献笔记(又或是概念笔记、案例笔记等),用自己的语言精准转述,同时备注参考书目和引文来源等信息,保存为永久笔记。
4,对深度思考与创作过的永久笔记(包含文献笔记、概念笔记、案例笔记等),以标签思维进行保存与归档,建立卡片笔记间的智能链接。
5,将卡片笔记作为思考的工具,通过不同笔记信息间的对比、纠正与思辨,来激发创作灵感。
6,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前文提到,卢曼卡片盒里大约有9万条笔记,看起来数量庞大,但细化到每天,也不过是创作6条永久笔记而已。可是,你知道吗?这9万条笔记正是卢曼30年内得以出版58本书的宝贵素材源泉呢~
当然,我们可能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但也可以尝试每天记1-3条经过深度思考后加工创作的永久笔记,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
7,当卡片笔记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产生群聚效应,我们就可以此来提出问题、发展主题、进行写作。这种自下而上的创作过程,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创作时没有灵感和素材的问题。
当然,在这个创作过程里,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主题建立不同的项目笔记,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这样可以最大化卡片笔记盒的效用。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
如是所言。
五、写在文末
本书是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作者以写作为主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分别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来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以及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和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而我在读完本书后,则是「现学现卖」了一回,整理了其中的精华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践行自下而上的创作流程……嗯,那就得从写第一张卡片笔记开始。
希望你也能读有所获,重新认识「记笔记」这件事儿。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