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学“肺痹”、“咳嗽”、“喘证”、“肺痿”、“肺胀”等范畴,现代研究中将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肺痿”者居多。笔者在随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亲耳聆听了其对肺间质纤维化从毒、痰、瘀、虚四因辨治的精辟论述,目睹了其用药组方的良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毒
毒又称毒邪、毒气。不同的毒,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亦有共同的致病特点,如毒邪深痼,影响脏腑;易化热化火,败血伤阴;病情缠绵,易成遗患。毒邪常和其他病邪同时共存,四时不正之气往往是毒邪产生的先决条件,所以毒邪常与六淫之邪结合,而形成风毒、寒毒、暑毒、湿毒、燥毒等。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大大加重了环境污染,空气中的各种毒性物质增加,“环境气毒”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环境气毒”进入人体后,直接消耗正气,降低正气抗邪能力。若正气较强,毒虽伤正而正仍能抗毒,则毒可被排出体外;正不胜毒则致正伤毒留,阴阳失衡。若人体正气不足,吸入气毒直接损伤肺络,气毒与瘀邪痰浊互结;或由六淫毒邪内侵,邪毒伤及正气,正气未复,毒邪又入,久之肺络被损,而致肺络痹阻,气机不畅,血运失调,肺失宣降,导致呼吸功能减退或至消失。
风毒犯肺 风毒善走表而又易入里,最易伤脏腑,客营血。先犯卫表,而后入里化热,热毒壅盛,客于肺者,则肺络壅阻,肃降失司,症见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气促喘急等。药用连翘、蝉衣、牛蒡子、冬虫夏草、灵芝、西洋参、黄精、仙灵脾、山萸肉等。
寒毒闭肺 寒毒既有迅发暴性,又有阴沉深藏之匿性,最易隐伏于五脏六腑,少则半载一年而发,多则数十年而发。寒毒客肺,症见气喘胸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舌质紫或有瘀点等。药用麻黄、杏仁、甘草、苏子、橘红、紫菀、川芎、丹参、地龙、黄芪、生晒参、白术等。
热毒壅肺 热毒侵袭,易袭于内,善入营血,易伤脏腑。热毒淫肺,肺络痹阻,肃降失司,可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咯血或痰血相杂,胸中烦热,苔薄黄,脉浮数。药用连翘、漏芦、黄芩、鱼腥草、金银花、虎杖、麻黄、杏仁、生石膏、全瓜蒌、桑白皮、葶苈子等。
燥毒伤肺 燥毒性烈干涩,善于消烁阴液,易侵肺脏。燥邪犯肺,可见胸胁疼痛,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烦躁不安等。药用沙参、麦冬、生地、杏仁、枇杷叶、阿胶、桑叶、浙贝母、芦根等。
气毒熏肺 由于人类生活在大气中,被污染的大气环境空气中有毒的粉尘和颗粒增加,人吸入呼吸道后,有毒的粉尘和颗粒停留于肺络内,而引起肺络损伤,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临床应根据不同的致病毒气,采用不同的解毒药物。
痰
痰为肺痹基本病理产物,肺位居上焦,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气亏虚,或肺病迁延,或肺阴耗损,无力输布津液则生痰病。《医门法律》指出:“肺之气,行荣卫,布津液,水邪入之,则塞其道,气凝则液聚,变成涎沫”。脾居中州,主运化水湿,当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运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湿成痰。《医宗必读》云:“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肾为水脏,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温化水湿之功,肾阳不足,开合不利,无力化气行水,继之聚水成痰。《冯氏锦囊秘录·痰饮大小总论》云:“虽然人但知痰之标在脾,而不知痰之本更在于肾。盖痰者水也,有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痰湿停留形成浊邪,顽痰黏腻胶滞,痹阻于肺间质,肺络通气功能下降,主气失司。临床可见咳嗽,呼吸困难,喘憋,气不得吸,动则气短加重。常伴有气短心悸,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据“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的原则,药用枳壳、紫苏子、紫苏梗、杏仁、炙麻黄、白果等。痰浊痹阻深伏肺络者,当以化痰祛湿散结为要。药多选用生蛤壳、竹沥、炙冬花、浙贝母、全瓜蒌、莱菔子、海浮石、半夏、杏仁、白芥子等。
瘀
瘀血为气虚、气滞、阴亏的结果。肺朝百脉是通过肺主气与宣发肃降功能完成的。血的运行依赖肺主气的调节和输布而至全身。气为血之帅,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外邪感染、环境毒邪损伤肺,邪热耗伤肺阴,阴血亏虚,肺络血行滞涩,肺络失养;肺气亏虚,气无力布津,气不行血,痰瘀内生,肺络痹阻。病程日久,痰瘀胶滞深伏肺络而发生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咳嗽少痰,刺激干咳,呼吸困难,喘息气短,皮肤硬化,肤色暗褐,指端青紫,舌质瘀斑或紫暗,脉细涩。其病变过程由经至络,由气及血,由浅入深,病变复杂,虚实错杂,缠绵难愈。柳宝诒指出:“肺痿不去其瘀,病终不愈。”此时当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先。药用水蛭、土鳖虫、地龙、全蝎、红花、桃仁、红景天、当归、郁金、三七粉等。
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中医看来,与先天不足,肺、脾、肾三脏虚弱有关。肺为娇脏,由于禀赋不足,卫外功能不能调节应变,肺部反复感染,邪气稽留,宣肃不彻,肺中津液受损,肺络中血行迟滞,络脉失养,痰瘀互结阻于络道,“不通则病”,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本虚而标实,虚在肺、脾、肾,实在痰、热、瘀、浊。尤其是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其痰热瘀浊、痰瘀交阻的实邪更为突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型病初即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受损。肺脾相关,主气与津,脾愈虚,则肺愈弱,津更伤,气更少。脾气虚,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上注于肺,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肾为金水滋生之脏,关乎五脏荣昌耗损,肺病日久,必然伤及肾阴,耗损肾气。肾阴亏损,阴不制阳,虚火刑金,则肾虚而肺亦虚;肾阳虚衰,无力化气行水,而聚水成痰,故两脏可互为影响。痰浊闭阻于肺,肺络不通,气血不畅,故肺失其主气、司呼吸和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故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肺肾亏虚,失于主气,故出现喘憋,气不得吸,气短,动则加重等。同时可见周身皮肤硬化,肤色暗褐,指端青紫,口唇瘀暗,舌质瘀斑或紫暗,脉细涩。故在治疗上,早期以补益肺气为主,姜良铎老师多选用沙参、山药、冬虫夏草滋润肺脏,《本草从新》云沙参“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萎”;山药入肺、脾、肾三脏,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指出:“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本草从新》称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
姜良铎老师指出,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看,无论病势缓急,病程久暂,正气不足,尤其是肺肾气亏贯穿始终,肺气亏虚既是发病的内因,又是产生痰浊、瘀血病理产物的根本原因。肺气亏虚,病久必然影响到肾气亏虚,肺肾亏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肺纤维化患者易于外感及反复外感。因而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均应突出扶助正气,以补肺益肾为主。早期以补益肺气为主,中期肺肾双补,晚期以补益肾气为主,兼以补肺。常用药如冬虫夏草、灵芝、西洋参、生晒参、蛤蚧、生黄芪、白术、山药、茯苓、黄精、山萸肉、仙灵脾、五味子等。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姜良铎老师提出了应用鲜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论述,认为“鲜药滋润多汁,对纤维化的肺组织有滋润濡养,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