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筑成的运河
早在法老时代,埃及人就曾经开凿运河,试图打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航道。此后的波斯帝国、托勒密王朝、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到了近代,英,法两国出于经济扩张和争夺霸权的目的,都企盼能控制苏伊士地峡和开凿运河,也进行过一些实地考察和勘察测量。
1854年,法国外交官费迪南·德·莱塞普斯(Ferdinand de Lesseps)利用他过去同穆罕默德·阿里的交情,以甜言蜜语说服当时埃及统治者赛义德帕夏(Sa'id Pasha)接受了他的开凿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双方于当年和1856年1月先后签订了两份租让合同。
合同规定,埃及出让运河开凿权和管理权给莱塞普斯的运河公司,无偿提供工程所需土地和石料,以及4/5的劳动力,并负责开挖通达施工区的淡水渠;运河完工后,出租99年,租期内埃及每年可分享公司15%的净利。
- 费迪南·德·莱塞普斯
但是,运河公司筹措资金很不顺利。法国资本家不相信苏伊士运河能开凿成功,而英国资本家则担心他们的法国对手在东方的势力增大,竭力破坏公司股票的发行。至1858年底,公司预定发行的2亿法郎股票,在巴黎交易所仅推销了56%,而且其中部分还是赛义德自己认购的。
在这个租让企业面临垮台危险的情况下,莱塞普斯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利用赛义德给他的已签名盖章的空白支票,替赛义德认购了剩余44%的股票,赛义德起初拒付这笔总数9000万法郎的钱款,但后来还是屈从了,不得不向伦敦和巴黎的银行家借贷。由于贷款条件苛刻,债款加上滚雪球似的利息,债台越筑越高。
- 赛义德帕夏
1859年,运河工程正式开工。在动工的前两年里,公司采用自由招工的办法,但至第二年底,仅招到1700名劳工,工程因此进展缓慢。在法国政府的干预之下,赛义德被迫于1861年8月起强征埃及劳工6万名,实行月轮换制,每月投入劳工人数保证在2万人以上。赛义德还根据莱塞普斯的建议,把军队由6万人减至1万人,士兵一脱下军装,就被整队赶到运河工地去。
由于苏伊士地峡位于酷热无水的沙漠地带,淡水渠久久未开通,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少劳工因干渴而倒毙。工地的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居住拥挤,伙食低劣,蚊蝇成群,伤寒、天花、霍乱和回归热等瘟疫盛行,死于饥饿疾病者为数甚多。到1869年运河工程竣工时,总共有12万人牺牲在这里。
后来埃及总统纳赛尔回顾运河历史时说:“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
- 苏伊士运河通航
埃及不仅为开凿运河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而且背上了巨额债务。据统计,运河工程总共花费5亿法郎,其中埃及政府支付了4亿法郎,而欧洲股东的全部投资仅1亿法郎。
但是,埃及在很长时间里并未从运河得到什么好处。它的对外贸易仍通过亚历山大港进行,它的国力更加衰竭乃至财政破产。更严重的是,西方列强为占有运河展开激烈争夺,竟导致埃及全部领土被侵占,国家遭受殖民奴役。
- 19世纪末的塞得港
争夺苏伊士运河
1955年,埃及与英国、法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以运河收入支付阿斯旺高坝的工程费用。埃及政府的决定令西方各国大为震惊。英、法、美三国首先向埃及提出抗议,称埃及收回运河为“非法”。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突然不宣而战,以4.5万人的兵力分数路向埃及的西奈半岛发起全面进攻。第二天,英法向埃以两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战双方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后撤10英里,由英法军队进驻运河。
通牒限定在12小时内做出答复,以色列表示接受。纳赛尔认为这个通牒显然是要打击遭受侵略的埃及,而偏袒侵略者以色列,他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 埃及总统纳赛尔视察苏伊士运河
10月31日下午6时,英、法出动240多架飞机对埃及的机场、兵营以及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的重要经济和交通设施轮番轰炸。埃及人民同仇敌汽,踊跃报名参战,报效祖国。政府下令炸沉47条船只,堵塞了运河。
11月5日,1500名英法伞兵在塞得港(Port Said)和福阿德港(Port Fuad)登陆。6日,一支由一百多艘战舰、7艘航空母舰,数百艘登陆艇和约80艘商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运载着7.5万名英法联军的官兵,抵达塞得港,在数百架飞机掩护下实施登陆。塞得港数十万军民殊死奋战。
英法以悍然入侵埃及,激起全世界的公愤,国际舆论一片谴责之声。在联合国,英法处境空前孤立。面对埃及人民的顽强抗击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加之国内经济困难和政策分歧,英法被迫于11月6日宜布停火,并于12月22日将其军队全部撤出埃及,埃及完全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因为战争中断八年
1967年5月,纳赛尔命令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西奈半岛,包括苏伊士运河地区,并且封锁西奈半岛和蒂朗海峡(Straits of Tiran)。以色列反对对以色列船只关闭蒂朗海峡,六日战争随即爆发,以色列军队占领了西奈半岛,包括整个苏伊士运河东岸。
由于不愿让以色列人使用苏伊士运河,埃及立即封锁了运河,有15艘货船被困在运河中,被称为“黄色舰队”(Yellow Fleet)。直到1975年,运河才重新开放。
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这条运河是埃及军队进入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的主要过境点,也是以色列军队进入埃及的通道。这场冲突造成的许多废墟在运河边缘依然清晰可见。
- 赎罪日战争中,与埃及达成协议后,以色列国防军越过苏伊士运河返回
- 赎罪日战争中,埃及军队越过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对埃及和世界的重要性
为扩大通航能力进而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埃及政府2014年8月5日宣布,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一条72千米长的新运河,即新苏伊士运河。新苏伊士运河项目包括单独开凿的35公里新河道和拓宽的37公里旧运河。据报道,该工程共耗资约80亿美元。2015年8月6日,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
历经数次大规模改造和加宽工程,现河面宽度达到345/280米(北/南),平均深度为22.5米,可保证满载25万吨的巨轮安全载货通过。
苏伊士运河为埃及提供了可观收入,运河通行费是埃及仅次于侨汇和旅游的第三大外汇来源,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由于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埃及将运河沿岸列为军事禁区,不许居民接近。埃及政府还在重要水域和沿河地区部署陆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等武装部队,加强安全戒备。同时,政府专门颁布了《苏伊士运河国有法》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发展苏伊士运河的运输业并提高服务质量。
- 埃及总统塞西视察新苏伊士运河项目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货物和石油运输通道,每年通行的船只数量、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量都居世界运河之首。
从海上贸易来看,每年经苏伊士运河的货运量约占世界海上货运总量的20%;欧亚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更是依赖该运河,高达80%的货运量要通过该运河完成。
从石油运输来看,苏伊士运河是海湾国家石油运往欧美国家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航线,世界上25%的油轮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等地的石油主要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输送的。它同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并列为世界石油运输“咽喉”。
- 法国航母编队通过苏伊士运河
参考资料:今日埃及、金融报(埃及)、《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等
作者:中东流浪站阿拉伯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