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最后一位留美幼童邝荣光辞世,终年103岁,至此,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如惊鸿一瞥般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政府为什么要派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幼童外出留学?
4年120名留美幼童,花费120万两白银,长达15年学习期,为何留学计划却突然被中止?
总共120名留美幼童,为何被召回国的却只有94名,其他人去了哪里?
01
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复杂情势下,我国赴美留学者在机场排出千米长队,机票更是最高达10万多的天价。
很多人对此大肆批驳,觉得“国外疫情严重情况下还出国,难到后面还指望国家包机接返?”“很多人在国内连985和211都考不上,出国就是混个文凭”“国内大学实力也不差,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崇洋媚外?”
也有人客观讨论出国留学的积极意义。
相比国内,“外国大学的实力和先进领域探索还是占据优势的”。同时,留学生们还面临线上授课的弊端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担忧,“上了一半,不能就这样撂下”“为了留学,学生和家长们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在今天来看,出国留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你家隔壁二大爷家的孩子都可能在纠结选择哪个国家的哪所学校。
但你一定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是被连哄带骗着才踏上了异国土地的。
他们不仅有人员跟随管理照顾,政府和社会也都对他们保持着极大的关注。
他们有一个集体的名字,被称为“留美幼童”。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02
晚清时期,国弱势颓,泱泱大国成了列强任意蹂躏的对象,国内反抗腐朽统治的浪潮也是此起彼伏。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清政府被迫推行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社会变革。
在列强轰开清朝大门后,清朝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急需一批懂外文,了解外国事务的人才,而洋务运动的展开也需要大量懂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人来参与。
当时掌权的洋务派认为派遣一批聪颖幼童赴国外学习,作为火种,学成归来后在国内分科授业,以此掌握西人技艺,可以达到强国的目的。
于是在近代中国留学归来第一人容闳极力倡议,曾国藩、李鸿章大力支持的情况下,1870年冬,清政府批准了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的请求。
清政府做好了拿出120万两白银的预算,计划分四批送120名幼童赴美学习。
但这个计划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03
在那个人人自认自己是天朝上国的年代,科举才是正途。
西方国家在人们的认知中都是茹毛饮血的怪物,很多人家并不愿意把孩子送往国外,更何况还要签订契约:
“十五年中如有疾病死亡及意外灾害,政府皆不负责”。
容闳为此也是几经奔波,到处宣传劝说,这才终于在1872年凑够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人名额。
因此招募来的这批留学生多是贫寒子弟,“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
而且他们出国学习时的平均年龄才12岁,因此被人称为“留美幼童”。
1872年8月11日,30名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组织下,从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他们预计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留学计划的前期进行得比较顺利。
根据计划,从1872年到1875年的四年中,清政府每年都安排了30名9至15岁的幼童赴美,前后共计有120名学生。
这些学生被分散安排在当地人的家中,既是便于生活,也是便于更快融入环境。
他们也很快展现了自己优异的学习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1880年,大约有50多名留美幼童考上了美国顶尖大学学习,其中包括世界名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
这些穿着长袍、拖着长辫的留美幼童与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受到过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给美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留美幼童聚会合影
04
然而世事多突然。
原本计划为期15年的留美计划,在进行到第十年时横生枝节。
清政府一纸命令,勒令所有留美幼童结束学业立马回国。
为什么原本顺顺利利的留学生活被突然打断?
为什么清政府在许多学生学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如此强硬和武断的终止幼童留学生涯?
这就要从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目的说起。
清政府之所以答应派遣幼童留美,是希望在政治和思想维持封建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希望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
对于一群平均年龄12岁的孩子而言,自幼龄起,他们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过得是资产阶级生活,周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很容易就受到影响,变得“西方化”。
即使清政府派来的管理官员强令他们保持满清装束、每日朝拜东方,对孔子像磕头,可思想的火苗一旦冒头,就很难被扑灭。
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
05
随着留学时间日久,有些幼童先是换穿西式服装,后来更是剪掉了脑袋上拖着的长辫。
而这根被剪掉的辫子对清廷来说,是忠诚与否的问题,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清政府逐渐开始对这批留美幼童失去政治上的信任。
让清政府更难以忍受的事情还在后面。
有些留美幼童受到美国宗教文化影响,慢慢信奉上了基督教,而从西方教材中,他们也接触到了大量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言论。
开始有人以宗教的名义组建学生组织,大肆宣扬资产阶级改革思想。
这触犯了清政府的底线。
我派你们出去学习是为了回来帮我的,不是让你们学一肚子知识来更好地反抗我的。
留美幼童在美国
06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
满怀希望出国留学的120名学子,除了詹天佑和欧阳庚顺利完成了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其余人等分三批共94人被遣送回国。
那么,为什么官派留美幼童120人,实际回来的却只有94人呢?剩下的人哪去了?是留在了美国吗?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些学员跟不上教学进程,学习成绩和表现太差,或者是犯了其他错误,所以早早被清政府终止学业,提前召回了国。
二是留美幼童普遍年龄较小,体质羸弱,而中美之间远隔万里之遥,长途奔波和水土不服,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过于劳累,导致有人生病夭折,长眠他乡。
第三个原因,则是睁眼看到外面世界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些人不愿意再回到腐朽落后的清朝。
就像出身陋巷的孩子在豪宅生活了几年,再也不愿意回到泥坑里玩水。
07
而被勒令归国的94名幼童,还没有从学业提前结束的打击下缓过神来,刚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受到了猛烈地社会舆论抨击。
当时《申报》就写道:
“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遣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留美幼童自然受不到什么重用,被按照召回批次简单粗暴地分到了不同的岗位,有的甚至和所学的知识并无一点关联。
然而,这批人毕竟是受到过现代教育和思想熏陶的人。
在愚昧落后的封建统治下或许明珠暗投,但一旦得到机会,总是会囊锥露颖。
在袁世凯当政以后,这些留美幼童迅速登上时代舞台。
他们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矿山、铁路、电报建设,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
他们大部分为后来的国民政府所用,成为孕育近代化中国的火种和先驱,还有一部分人在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
半个世纪后的重聚
08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后的岁月中,这批留美幼童中诞生了国务总理1人,外交部长2人,铁路局长3人,铁路官员5人,铁路专家6人,公使2人,外交官12人,矿冶专家9人,大学校长2人,海军元帅2人,海军军官14人。
其中包括我们熟知地修建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交通总长、欧美同学会创始人梁敦彦,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蔡绍基,香港东亚银行创始人周寿臣等。
在那个风起云涌波涛翻滚的年代,正是这批人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了变革的力量,并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和栋梁。
他们经历了近代中国的兴衰与荣辱,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09
历史的浪涛不断奔涌向前。
也许今天的中国已经足够自信和强盛,但我们也要感谢那些远赴重洋学习先进知识,又克服重重困难把知识带回中国、播撒下文明和科学火种的一代代归国留学生们。
正是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拉近了我们和世界顶尖的差距。
而现代的中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不仅将西方技术化为己用,甚至开始不断出现超越。
最后,中国人的眼里从来都只有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国家的自信,也是一个民族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