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煤油灯是个老物件了,一盏灯,照亮了那个没有电灯的时代,这样一盏灯,也照亮了高玉花和程安同老两口最美的爱情之路,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盏灯与它背后的动人故事。
8月16日下午三点半,记者来到了泗阳县三庄镇毕滩村,村头简单的两间瓦房里住着高玉花和程安同老两口,他们彼此执手,已经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而最好的见证就是一盏略微有些陈旧的煤油灯,它被摆放在冰箱之上,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但又显得格外温馨,时不时地,高玉花就会拿出来擦拭清理。
高玉花:煤油灯我舍不得丢,放在上面,收到现在,虽然很破,我舍不得丢。
这盏煤油灯为何让高玉花老人心心念念,不离不弃呢?还要从它的来历说起。高玉花今年86岁,老伴儿比她大三岁,他们是一个村子的,高玉花笑着说,没有程安同“蓄谋已久”的相亲,可能就没有煤油灯的故事了。
高玉花:一天两遍,上学走我家门前,我没有在意,她回家说,庄子西头有个小姑娘,扎个小辫子,我就看中了她。
看中之后,高玉花说,媒人就上门了,相亲也顺理成章。相亲之后,高玉花发现自己和程安同很是聊得来,于是结婚就水到渠成,高玉花出嫁了,嫁妆里面就有家里为她准备的两盏煤油灯,一盏在使用中不慎摔碎了,剩下一个高玉花一直精心地保存。当时,农村没有电,煤油灯就是夜晚最重要的照明工具,那点点光芒,看似微弱,却照亮了一个家庭的日常琐碎。高玉花程安同夫妻一共育有六个孩子,四个男孩,两个女孩。每天晚上做饭、吃饭,孩子写作业,缝补衣服纳鞋底,都需要这盏煤油灯,由于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高玉花用起来总是精打细算。
高玉花:到晚上一上我就拧小一点,每天晚上都放在箱子上,弄饭的时候端在厨房,灯头一大就拧小一点,上就能多上一点时间。
煤油灯映照的不光有日常生活的琐碎,还有他们俩人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也有风雨之后的那份幸福。当时,程安同在县城上班,家中照顾孩子,日常家务全部落在了高玉花一个人的身上,一次孩子突发疾病,高玉花一个人跑前忙后,差点晕倒在路上。
程安同:后来这个小孩儿突然生病了,医院离你家还远,南边是隔着河,北边是隔着空地,有几里路,一个人是不易,不知道什么时候生病啊!突然是夜里有时候是白天。
经此一事,他很是心疼,于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县城面粉厂的正式工作,回到了村里,看着程安同的付出,高玉花心里很是感动,说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嫁给了程安同。这么多年来,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程安同在照顾着高玉花,一次产前大出血,如果不是程安同反应及时,很有可能就出现生命危险。
程安同:我一看很危险,我就赶紧找凉床,抬着到史集医院,后来说我们这边不行,赶紧向泗阳去,当时呢打抢救针,打过针之后,就向泗阳抬去,抬着跑过去的,鞋子跑掉了,都没有捡,(她)整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发黄了,心里很害怕。
大事,小事,六十六年的时间里,高玉花和程安同数不清经历了多少,但是高玉花心里是甜美的,守着这盏煤油灯,就是守着对程安同的情感,更是守着彼此的初心,现在煤油灯不用了,但是却始终亮在高玉花的心中,好日子一天赛过一天。
高玉花:现在庄子用上电了,日子越来越好,家里面也是越过越好。
高玉花和程安同两人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为良好乡风的形成提供了一份“榜样的力量”。
泗阳县三庄镇毕滩村党支部副书记 黄卫军:村里面也提倡到他家,评比五美家庭,我们村里也教育下一代,向程老学习,这是给下一代的一个榜样。
(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孙亚丽 赵闪 编辑/姚娣 庄密)
【版权声明】本条新闻的版权归泗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