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15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的COP15“世界的世外桃源•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行”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媒体采访团来到文山三七研究院和三七种质资源圃,了解给文山带来巨变的“一株草”。
文山,也被称作“中国三七之乡”,所产三七占全国总量70%以上,质量在同行业中亦居第一,三七已成为当今文山的主要经济支柱。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人参属的基因库,保护区内发现的野生三七为人参属五加科植物,是目前发现与开化三七亲缘关系较近植物,是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被列为云南省Ⅱ级保护植物,被群众视为开花三七的祖先。
三七对生长环境有着苛刻的要求。“‘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可以说明三七的生长环境,最理想的海拔是1400米至2100米,月均温最高不超过21度,最低温不能低于7度。”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辛文锋告诉记者,对于文山本地的三七种植户来说,“三七二十一”是最方便记忆的知识点。
“目前,全省三七种植面积约30多万亩,文山占了三分之一。产品主要广泛运用于三七相关中成药制剂、饮片、保健品及大健康产品,未来随着三七地方食品原料开发,三七大健康产品及创新药物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辛文锋表示,随着多年来对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知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已成为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抗老防衰、保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药物。
他也提醒,目前来说,已经没有野生三七了,市面上常见的三七都是人工种植的,而不少人会被“野三七”混淆视听,“野三七”只是一种类似于三七的藤状植物,并不等于野生三七。
正因为没有野生三七种,为了延续三七物种的多样性,让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保存和繁育只能靠人工种植,这也是保护该物种最好的方式。为此,文山州与苗乡三七公司合作,共建三七种植资源平台和三七新品种繁育平台,开展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及新品种扩繁工作。
记者在种质资源圃里看到,不同年份的三七种种植在遮光蓬中,铺满松针为它们保水、透气。据文山学院科技处处长陈中坚介绍,种质资源圃里已有11000份三七种质材料在此繁育,目前三七种植资源圃建设规模为140亩,主要承担不同表现性状植株群体、抗性植株的保育与扩繁,以及现已选出的新品种扩繁生产任务。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文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王利绚
编审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