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眼中的大唐诗人王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艺男青年,他血气方刚,文采超然,在滕王阁一口气写下了《滕王阁序》,从此一震成名。
虽然此骈文只有717个字,却涵盖了相当多的历史典故。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王勃还不满20岁,便可以游刃有余地将滕王阁之美景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感结合起来,最终为我们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奇文。
后来,王勃在送好友杜少府去蜀州之时,又为我们留下了经典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
时至今日,每每与友人分别之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这句诗。因为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没有将分别看成是一种痛苦和哀伤,而是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与积极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勃历经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两次重大的遭遇让王勃有些沉沦和迷茫。
有一次,王勃欲送好友薛华,并写了一首诗《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在这首诗中,王勃没有了以往的乐观与霸气,而是带着一丝丝哀伤与凄凉。
薛华的爷爷是薛收,而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所以薛王为累世通家,自然王勃与薛华也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在分别之时,王勃送了知己薛华一程又一程,前方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着彼此。分别之后,只能独自彷徨地去找寻人生之路。
在遥远的途中,你我如此悲凉,寂寞和冷落会摧垮我们不过百年的躯体。诗中的“千里”并非路途有千里之远,只是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路途之艰辛,“百年”又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寿命之短暂,生命之宝贵。
此时王勃和薛华的心情都是仿徨而且漂泊不定,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彼此的生活都是如此的令人心酸和凄苦。
王勃谈到自己的心酸与痛苦,应该与他人生重大的两次政治打击有关,一次是当年王勃在沛王与英王斗鸡时,王勃当时在沛王府工作,为了给沛王助力,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此举让李治深为厌恶,认为他挑拨皇室血脉的关系,由此被驱逐出长安。
第二次人生的重大打击是王勃在任虢州参军任上,私藏了一位罪犯,后来怕走漏了风声,竟然把这位罪犯给杀死了,最终王勃也犯了死罪。后来由于天下大赦,算是见了一条命回来,从此他的性格大变,有一种郁郁不得志和怀才不遇之感。
在送别时,王勃想到自己与朋友即将分别,不论是离开和留下,在彼此的梦中都会出现对方。
王勃的仕途之路虽然就此完结,但是朋友间的真情却亘古不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