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我们没做好或者没去做,离不开三个原因:没动力、没压力、难度太大。
“没动力”和“没压力”可以用“奖惩机制”来概括:“做了一件事后会得到什么奖励?没做的话会受到什么惩罚?”这是我们所有行动的驱动力,就学习这件事来说,最直接的奖励是知识本身,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知识或者启发思想,这就是学习的最大馈赠,教学的最大目标也可以说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毕竟是少数,于是学习之外的“好处”就成了大多数人学习的动力;而“不学习会导致哪些后果”对于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答案,也就导致了试图通过给予学生压力来激发他们学生积极性的愿望很难实现。
对于老师来说,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能做的工作也基本就是多做思想工作,但思想工作这种东西,说多了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免疫”。
老师最有发挥空间的地方,就是在学习难度上下功夫,教学工作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在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之间建立桥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旧认知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把新知识变成自己的旧知识。
如果新知识的难度太大,学生就很难把它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不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就需要老师把握适当的难度;而教学的难点也就是在这里。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1. 思维方式不同,有些人偏向逻辑思维,有些人喜欢故事性材料;
2. 兴趣不同,有些人喜欢可理解的材料,有些人喜欢可记忆的材料;
3. 思考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思考速度越快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越快;
4. 思考深度不同,这其实是经常被忽略的,有些学生不只关心当前的问题,还关心问题背后的问题,于是可能表现得“思考速度较慢”;
5. 前置知识不同,导致思考的起点不同。
以上5类差异中,至少有4类(第4点除外)是很普遍存在的,一个班按4个维度的差异来划分的话,最多可能有“2的4次方”,即16类不同的接受能力的学生,我们折个半,即8种类型的学生,你怎样在一个班上让8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同时听懂你讲的课?
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平行关系和递进关系;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我们中学里的“文科和理科”,文科一般不论你的基础如何好像都听着懂;理科你要稍微难一点就可能有很多人听不懂。
所以,尤其是中学的理科课堂,学生基础不一样,你几乎不可能把一个知识点讲得让全班人都听得懂,实际上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听懂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做什么呢?除了走神、开小差之外,还可能在“陪笑”—— 假装听懂了,在点头加微笑。
在一个没有分重点班,只能就近入学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当老师讲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或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再厉害的老师也不可能让全班大部人都听懂。这就是学校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说前面讨论的按学生的各种差异来给学生分类,就单从学习成绩来看,中学理科的教学至少要分三个层次来授课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你把40分的学生和90分的放在一个班里进行教学,当你给40分的学生讲课时,90分的学生会觉得老师的智商可能有问题;当你讲给90分的学生听时,40分的学生就像在听天书,70分的学生以为自己听得懂,毕竟老师经常看着自己,听完后却一直在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
这种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是在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同时还可能伤害了不少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人觉得在学校里进行分层次教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分层教学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的授课态度。
我一向是分层次教学的支持者,毕竟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讲,分层次教学肯定是更好的选择;当然,我也不否认分层次教学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教学资源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之间的差别对待;比如老师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时的积极性的差异;比如老师在教授不同层次的班级后获得的回报之间的差距等问题。
应该说,分层教学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态度和学校制度方面;但这些都并非不可解决。
如果不能进行分层教学,我们只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到一个班进行教学,因为上课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主要给成绩好的学生讲课,还是给成绩差的学生讲课?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的孩子理科成绩比较差或者接受能力慢一些,只能成为被学校教学放弃的对象。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经知道要“因材施教”,但这么简单的教学原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环境下却仍然很难实现,这难免会让很多人费解。
所以,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吗?
不,更大的可能是:他们想听也听不懂。
--- 全文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