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在黄州,苏轼一共待了五年,这也是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时光。不过,也就是在这样子的生活状态下,他创作了大量的词作,并且,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几乎也都诞生于此。我们先来看两篇: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宋神宗去世了,他的儿子宋哲宗继位。因为小皇帝年纪太轻,所以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她起用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司马光一上任,就召回了原来的小伙伴们,由此苏轼获得了重用,从一个犯官升到了三品大官。此时司马光开始准备废除新法,但苏轼却对此提出了反对。他认为,新法不是完全不好,一些好的政策应该得以保留。由此可见,苏轼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是有自己的判断和原则的。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苏轼在变法派和守旧派两边都讨不到好,并且还被卷入了党派之争中去。于是,苏轼萌生了退意,请求外调。他再次来到杭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苏堤和三潭印月这两个西湖的著名景点,最初都是苏轼组织修建的。
不过,潇洒的日子没过上几年,宋哲宗开始亲政。他立誓要完成父亲的变法大业,那么,曾经的反对派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年轻的宋哲宗丝毫没有要放过苏轼的意思,他给苏轼来了个三连贬,而且一次比一次远,先到英州,再到惠州,最后去了琼州,也就是现今的海南岛。除此之外,苏轼在精神上也遭到了多次打击,先是妻子王闰之去世,而后他的侍妾也是知己的朝云在惠州也去世了。
在去海南的路途上,他和弟弟苏辙一路同行,他弟弟去雷州。其实,苏轼内心里也十分清楚,已经62岁的自己,恐怕这次去海南就是有去无回了。在雷州同弟弟分别后,苏轼坐船只身前往海南。可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当时的海南可是一片蛮荒之地,可是达观的苏轼并没有消沉下去,依旧活得很洒脱。无论什么样的打击,苏轼总是以独有的“幽默”去面对,倔强的活着。没成想,在海南的几年中,还把宋哲宗给熬死了。于是,苏轼终于可以离开海南。他申请去常州,不过年事已高的苏轼,在北上的路上生了病,最终在常州离开了人世。苏辙为兄长作了墓志铭,而后他逐渐淡出了政坛,隐居了起来。
最后,我们从文学角度再来看看苏轼。对于苏轼的词,大部分人都会用到一个词,就是豪放派。实际上,这样的归类是不够精确的,苏轼的豪放词只是少部分,大部分还是属于婉约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下面这首:
《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体来说,苏轼的词作的风格可以分为豪放、旷达、婉约。其中,苏轼写的豪放词非常少,而旷达是最能够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清代文人吴衡照就曾这样评价苏轼:东坡之心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而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苏轼:东坡之旷在于神。
除了在词的风格上有巨大的突破,在内容层面也有巨大的突破,苏轼写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词作,比如有表达进取之心的,有爱国之情的,兄弟手足之情,思念亡妻的,还有做菜指南、种地心得等等。所以,硬是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对于宋词的意义,那就一定是:他扩大了宋词的边界!
个人特别喜欢他的那首《蝶恋花 春景》,我也就来尝试着仿写一下,望喜欢。
《蝶恋花 初秋》
初秋绵雨休不止。知了静时,荷花依旧俏。柳枝细叶留日少。随波摇去远方找。
远处灰蒙近处靓。近处游鱼,远处飞雁绕。涟渐平复形渐消。四季轮回遵天道。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