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大剧院坐落在北京西城官园桥东南角的黄金地段,集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现代化表演场所。大剧院隶属于中国国家京剧院,面积13000余平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有观众席位980座,具有演出、展览、会议、声像录制等多种功能,是品味高雅、陶冶情趣、欣赏国粹京剧的首选之地。
2007年11月23日,梅兰芳大剧院隆重开业,这是一座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的专业剧场,他的建成为我国京剧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战略,中国国家京剧院以探索的勇气和发展的远见,以合作开发的运作方式进行基础建设,使得梅兰芳大剧院从诞生伊始,就成为了推动京剧文化发展的主力剧场。中国国家京剧院利用梅兰芳大剧院的平台,建立起以精品创作为龙头,以“出人”“出戏”为中心,以演出市场为导向的艺术生产新模式,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京剧文化产业。同时,剧院凭借梅兰芳先生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国粹京剧的影响,通过演出逐步形成剧场品牌,进一步夯实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6年,文化部部立足“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戏曲扶持工程。戏曲艺术迎来重大政策利好。随着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确立,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肩负着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梅兰芳大剧院作为京城戏曲推动传承的主力军,具有十分丰富优质的戏曲艺术资源。推动戏曲传承发展,通过政策引领,切实把戏曲艺术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引领戏曲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潮流,是全国文化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梅兰芳大剧院将以此契机,进一步立足北京、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继续专业化特色运营,广泛地与国内外业界伙伴良性互动,尤其是高度重视,开拓并普及各个层次的京剧艺术普及,使之真正成为我国京剧艺术交流和展示的主阵地,成为北京独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京剧艺术的殿堂。
将进一步实践“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战略,倾力打造梅兰芳大剧院品牌活动,继续上演有一定影响力的戏曲剧种的精品佳作。
伴随着国家旨在促进传统戏曲发展的政策的颁布,北京陆续出现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剧场,而在全国,类似的专业剧场也在纷纷涌现。可以说,剧场正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专业剧场的纷纷诞生不仅仅是剧场专业化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扩大戏曲市场、激发创作欲望,培养更多的人才和观众。
梅兰芳大剧院本身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在环境设置和剧目选择上都尽力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做法也吸引大量有相同兴趣的观众前来,从而起到扩大戏曲观众和市场的作用。专业剧场定位精准,这种精确性和针对性在剧场宣传、戏曲选择以及活动策划等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剧场的运营带来了种种便利。专业化剧场的出现其实是一个剧场管理、运营越来越成熟的标志。
梅兰芳大剧院将在国家京剧院管理体系的支持下,着力探索“专业化运营”的模式和路径。着力打造全新的“梅兰芳大剧院戏曲演出季”品牌活动,该活动注重将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剧种的精品舞台作品进行推广及传播,其中有经典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通过2至4年的项目运营,提升剧院的品牌影响力。
将进一步发挥国家京剧院丰富戏曲人才及项目资源优势,拓展剧院艺术教育与普及,逐步形成体系科学、门类健全、有一定影响力的京剧艺术教育与培训品牌。
从国内外演艺产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来看,由一座或几座剧院承担某一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艺术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可能。当前我国的剧院艺术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形式单一的彩排参观、大师讲座、艺术普及作为节目销售的附庸,到如今逐渐走向个性化,功利性正在减弱。
根据成功经验,艺术教育与培训事业要秉承“产业化”的发展方针,并在承担剧院公益形象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提升服务、开拓市场、创新理念、树立品牌的工作。这就要求剧院艺术教育开拓团队在常规演出之外,推出内涵更丰富、形式更新颖的主题艺术活动,令不同层次的市民与艺术爱好者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包括艺术普及活动、艺术教育培训、中小型艺术展览、小型艺术普及演出、签约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推介、纪念品商店及衍生品经营、商业赞助及合作等多项个性化业务。
将进一步坚持公益属性,注重社会效益,以戏曲名人堂、梅兰芳戏曲票友协会为立足点,加强与本地社区、知名高校的合作,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梅兰芳大剧院是中国国家京剧院投资建设的首都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之一,是北京市实施“文化惠民”战略的实事工程,也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重点项目。在运营中,梅兰芳大剧院运营团队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优先”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梅兰芳大剧院将以公益系列品牌项目为依托,助力北京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剧院将继续推进“戏曲名人堂”公益项目发展,保证每年不少于50场的公益演出、艺术讲座场次和不低于80%的上座率,以培养观众艺术欣赏习惯、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梅兰芳大剧院在利用好国家京剧院的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通过与与周边社区、知名高校良性互动,开展戏曲普及培训、市场深化、自有品牌创建、产品输出等步骤,实现以这种群众参与度较高的艺术形式引领群众艺术普及和公共文化发展的目的。
将进一步立足北京,融合剧院自身整体服务优势,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助力京剧事业传播、发展。
梅兰芳大剧院将继续把首要任务定位为立足北京、放眼全国,积极顺应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城市战略的定位,努力配合履行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推动首都城市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
梅兰芳大剧院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充分利用文娱、培训、展示、服务、会务等五大集成特点,真正形成合力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在业务推进中互助、互鉴。将充分借助各方资源渠道,策划举办各大戏曲知识、名家名角展览活动等工作,同时探索文化产业门类之间的合作新模式,以演艺产业与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文化、旅游等周边产业发展,从而逐步凸显区域高端化气质。
梅兰芳大剧院将进一步秉持“戏曲和京剧艺术交流和展示平台的定位,依托国家京剧院的演艺资源,组织展演活动。
(一)行当齐全,流派纷呈。
名家云集,阵容强大,流派纷呈,行当齐全,演出将包括梅尚程荀、余马杨奚等二十余个流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代表性传承人将演出其代表性作品,各个表演艺术行当都将在“致春天”一展风采。值得期待的是,各地京剧名家不再受地域、院团、体制的限制,强强联合,创新合作,以新颖的阵容组合演出经典名剧,回馈戏迷期待。
(二)集中展演,打造优质京剧演出品牌。
展演将吹响京剧艺术“集结号”,以积极主动的“文化供给侧改革”突破僵化的固有演出模式,以创新、时尚、多元的演出形式,向业内外集中展示国粹艺术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以此为契机,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普及推广京剧艺术,让京剧走入大众娱乐视野,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京剧艺术、喜爱京剧艺术,建立传统艺术在当代充分、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
(三)精品力作,促进优秀剧目传播推广。
演出季汇集当代京剧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演出其经典代表作品,是京剧艺术宝库面向观众的全方位展现,将大力促进经典京剧作品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为展现新一代京剧演员风采,项目还将由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参与其中,担任主演,此举将有效促进青年演员艺术修养的进步和提升。剧场还将对每场演出精心录制,全景式展现艺术家台上台下的精彩瞬间,并作为珍贵的艺术资料保存。
将进一步着力剧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借助“互联网+”的引擎作用和趋势,深度探索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以管理、产品和服务为导向,构建“云端上”的梅兰芳大剧院新型发展模式。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逐渐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梅兰芳大剧院应紧跟这一革命性趋势,在剧院科技化、信息化运营等多个方面转变发展模式。这主要包括官网建设及用户体验的改进、移动客户端开发、CRM(客户关系管理)及OA(内部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剧院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基于WEB2.0的社会化媒体应用及整合营销、基于大数据的媒体化纪实及制作、场馆的三维虚拟仿真展示、自助换验票研发及“无线大剧院”建设等。
这些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将使梅兰芳大剧院在科技引领文化发展和传统演艺产业升级方面占得先机,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剧院各项经营工作的开展,优化观众的观演及文化服务体验,还能够促进艺术生产、票务服务及营销渠道拓展等演艺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一个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现代化剧院运营平台,全面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票房号召力,同时也将为演艺场馆的综合性发展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崭新之路。
责编:杨晓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