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州市第七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
分为医药、技艺、美术等7个类别
共有八卦针炙法、纳溪竹雕传统制作工艺
泸州老窖封藏大典、合江肉莲花
弥陀白马鸡汤传统制作技艺
等32个项目入选
快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泸小布整理了其中一些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间文学
古蔺县四渡赤水红军故事
四渡赤水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彻底扭转了战略转移中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从一渡赤水进入古蔺县境,到四渡赤水离开古蔺县境,辗转54天。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轴心地区和重要渡口,第二次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就发生在这里,进行大小战役十余次。
传统医药
宋氏揪痧法
揪痧是民间最古老的传统疗法之一,可以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起到舒筋理气,祛风散寒。
传统技艺
丹林豆痴酱油传统制作技艺
豆痴酱油从选豆、蒸豆、发酵,到洗豆、新发酵、过滤,再到翻晒、提炼、包装,传统酿造一批酱油需要至少要一年时间,要经过30多道工序。
弥陀风雪糕传统制作技艺
弥陀风雪糕——以优质糯米加工成米粉,拌上新鲜猪油和白砂糖等制成糕坯,再经多道工序蒸制而成。
风雪糕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自古以来以洁白如雪、香甜可口而扬名天府,历史上它还是四川向朝廷进献的贡品。
弥陀白马鸡汤传统制作技艺
白马鸡汤选用散养“林下鸡”,用山泉水炖制而成,鸡汤清亮鲜甜,鸡肉醇香可口。
老泸州麻饼传统制作技艺
老泸州麻饼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属泸州传统特色小吃,极具地方特色,深受大众喜爱。
分水毕阿婆风味豆豉传统制作技艺
毕阿婆香辣牛肉豆豉是祖传三百余年的“燮荣堂”配方及工艺生产,牛肉豆豉鲜香麻辣下饭爽口、老少皆宜,深受大家喜爱。
古蔺建新茶传统制作技艺
建新春露绿茶又名“春露牌”建新茶,产于古蔺县马嘶苗族乡,这里群山环抱、沙水清澈、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传统美术
纳溪竹雕传统制作技艺
一件竹雕制品,从选材、绘图、敲坯到制作成品,先后要经历二十余道工序。
民俗
泸州老窖封藏大典
泸州地区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烧头香,喝春酒”的习俗,2008年农历二月初二,泸州老窖以国窖1573封藏大典的形式将祭祀先祖的习俗固化为典仪,自此以后,国窖1573封藏大典不仅成为了泸州老窖品牌价值的展示场,更是行业文化表达的风向标。
传统曲艺
合江肉莲花
图片来源 合江融媒
肉莲花是合江前人创造的歌舞一体的文艺表演形式。相传清代后期,一年久旱逢雨,白鹿两重滩的人们欣喜若狂,在石滩上赤身沐雨拍打身体,边拍边唱古老的“莲花腔”,抒发久旱逢甘雨的畅快。肉莲花由此产生。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泸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泸州市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截至目前,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名列全省前茅。
你最熟悉的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有哪些?
来留言区摆摆~
-END -
泸州日报记者 陈相竹、梅影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编辑丨陈相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