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八大怪”中有一怪是“面条像裤带”,说的是陕西人吃的面条长、宽、厚。其实,陕西的面条品类很多,就其外型而言,有长的,也有短的(如揪面片);有宽的,也有细的(如西府臊子面);有厚的,也有薄的(如炉齿面)。百人百姓,爱吃哪一种,因人因时而异。但为什么要说“面条像裤带”呢?这个说法固然有失偏颇,却是反应了大多数陕西人吃面的喜好。在陕西的诸多种面食中,符合“长、宽、厚”这三大特点的有好几样,比如:蘸水面、软面、扯面,但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蘸水面了。蘸水面最属杨凌的正宗,故人常称道“杨凌蘸水面”。
陕西人吃面,山西人也吃面,吃法上却各有侧重。山西人吃面,重点在面,最有名的刀削面,劲道耐饱,吃一顿饱一天;陕西人吃面,重点在汤,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眼睛、鼻子、嘴,都要过瘾。杨凌蘸水面,面宽如裤带,一筷子夹不完,一口咬不断,拉拉扯扯着吃,忙的是手,馋得是嘴;汤汁如稠酒,油泼辣子红得冒油,忙的是嘴,馋的是眼;小菜如图画,黑木耳,绿苜蓿,黄澄澄的鸡蛋,色泽鲜亮,再加上调在汤里的蒜汁,吃出看不出,忙的是舌头,馋的是鼻子,各种香,让人闻不过来。杨凌蘸水面很有特色,面条厚实、筋道、光溜,汤汁味道浓香;蘸过面条的清汤直接可以用勺子舀了喝,方便,所以成了很多面食餐饮经营者争相经营的品种。
杨凌蘸水面确系面食中的名吃佳肴、堪称一绝。其如此之好,全源于上乘原料精工细做而成。顾名思义,蘸水面可分为面条和汤汁两大要素。就面条而言,质以筋道、精白、光滑见长,形以宽、长如裤带、薄厚可变化为要。而要达到这种要求,关键在于揉面功夫,和好的面须使劲反复揉压才行。此外,面粉要用六号小麦磨出的精白粉,和面少不了淡盐水,还要将揉好(或分搓成条)的面放置片刻以“醒面”,入锅煮面时要将条状面压扁摔拌拉长,煮面以滚沸两次为宜。再说汤汁,一般用西红柿、葱、鸡蛋等食料加食盐、五香粉、花椒、鲜姜等各种调料先炒尔后熬汤、汤中适时加入适量盐、醋,汤汁盛碗后再加蒜泥、油泼辣子即成。汤中各种调料搭配比例及用量,一般没有精确定数,全凭厨师靠知觉灵活掌握,其似有“模糊数学”的意味,这正是衡量厨师水平高低之关键。炒菜时用武火(猛火、大火),使菜熟而存性;熬汤时用文火(慢火、小火),使汤汁浓香味鲜,一碗面好似承载着文武之道。并且,醋要提前“飞”(烧开)好,使其酸而柔和;辣椒最好是兴平、武功、杨凌一带出产,这种辣椒(油泼)据说放入汤汁中浮而不沉;蒜泥必用油泼,且宜多量放入汤中使其出香。就餐时,常见的是碗盛汤、盆盛面,辣椒蒜泥摆在边,吃客从盆中捞出面及菜放入汤碗中即可食用。盆中的面可一盆接着一盆上;碗中的汤汁可多次添加,辣椒蒜泥随心添加,直至使你吃饱叫好为止。
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多吃几次蘸水面,方理解其中妙处,其实是图个清爽。独吃一根面,几束青菜,碗中可叫汤也可以叫臊子,与油泼面的重油、巨辣正好相反。很多人现在到杨凌来旅游就是奔着蘸水面而来的。外地人吃蘸水面用三个字可以表述。“疑”、“爽”“悔”。贵客来到杨凌,一般正餐都会选择吃蘸水面。不知从何时起,蘸水面又成了杨凌小吃的代名词。走西安去上海,到处都有“杨凌蘸水面”的招牌。当然,农产品小吃食都讲究个原产地,再好吃的面,你离了关中道就不正宗了。要吃正宗的蘸水面,你就来杨凌吧。小伙伴们,杨凌蘸水面,你吃过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