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王小波先生的真容。
但印象中,王小波先生是个有着狂草一样头发,身上夹克衫和牛仔裤的皱折纵横交错,夹带了一路轻尘,仿佛刚从工地里出落的模样。
作为一个被当代文青视作精神领袖,一生与主流文坛分庭抗礼,不修边幅却又英年早逝的人。王小波其实在经济上谈不上困顿。
至少在他1997年去世前的7,8年里,王小波足足算的上一个阔绰人家。
把王小波的收入分为三类,主要有奖金,稿费和版税。
首先是奖金所得。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未来世界》分获了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两次奖金合计50万新台币,划当时人民币约10万元左右。
这笔飞来的”横财“让王某直接辞去了人民大学的公职。
在“搞原子弹不如茶叶蛋”的年代,大学教师的工资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年仅3000元出头。
王小波拿着这到手的10万巨款在顺义买了套房。
现在看来,王二还挺有投资眼光。
二来是王小波发表作品的稿费。
这里我要说明下为什么我只计算王小波去世前7,8年间的收入。
主要是因为王小波于90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作品屈指可数,自费出版的《唐人秘传故事》貌似还亏了千把块钱。
当然,在92年出版了《黄金时代》之后,王小波墙外开花墙内香,前来约稿的知名报刊络绎不绝。
南方重要文学期刊《花城》给出的价位是千字40—50元。
《北京文学》给的价格也差不多,大约亦在50元千字水平。
这种价格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主要还是因为王二非要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始终得不到主流名家的认可。
当然,矮子里也有将军,《辽宁青年》作为90年代期刊的领头羊,专为王小波开辟了一档叫“体面与尊严”的专栏。
作为报酬,《辽宁青年》给出了千字100元的单价。
言而总之,我们按王小波千字50的平均单价来计算,多产的王小波于8年间的杂文写作大约22万字出头。
按此计算,稿费的收入在一万一千元上下。
王小波的版税收入也颇为不菲。
忙着写杂文赚稿费的王小波,兴许也是尝到了甜头,小说创作也没停歇。
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黄金时代》,稿费合计9000元,分红方面是1万册3%版税,2万册4%,3万册5%。
花城出版社直接签约了“时代三部曲”的发售,前后共计支付王小波稿费四万三千三百元。
除此之外,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杂文选集》《王二风流史》等等作品的版税,零零碎碎挣也着了不少。
张元导演的《东宫西宫》,王小波受邀担任了编剧一职,这倒算个意外收入。
言而总之,王小波与大众读者见面虽还不超过八年 ,但三方收入加起来已有18,9万之多。
划算下来,若是王小波还未辞去教师一职,恐怕还要干个四十年才能回本,更别说王小波还买了房。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似乎总有人想要塑造出王小波失意落魄的假象。
或许是出于对不得志文人想象的沿袭,王小波被媒体,精英,包括现在的很多文青误解成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们夸大了王小波与文坛的对立,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心中那个幻想的“异端”形象。
我想,如果王二还在世,他一定会用上作品里,他最常用的那个辞藻—傻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