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成都东部新区董家埂镇大屋沟村,成都市田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弯腰低头忙碌着,栽种下一垄一垄的水果番茄苗。“我们已经和成都益民集团签订了农产品供销协议,正式纳入成都益民集团的直采基地名单。”合作社负责人钟永乐呵呵地憧憬着未来,干劲十足。
然而,在一个月前,他却一度愁眉不展。
危机与出路
“8个大棚的水果番茄,一天可以成熟上千斤。”7月下旬,成都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成都市田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水果番茄进入成熟季,红彤彤、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可是,汛情叠加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水果番茄的销路却成了难题。没有水果商上门收购,钟永每天奔波在白家、濛阳等蔬菜批发市场,以及成都东部新区、简阳的各个超市、水果摊,甚至快递驿站,结果却不甚理想。“没卖掉的番茄就用来喂鹅。”考虑到高昂的人工成本,钟永一度停了水果番茄的采摘,自欺欺人地任超过3万斤水果番茄长在地里不闻不问。
同样滞销的还有青椒,预计超过5万斤。
自2021年7月新一轮驻村帮扶开展后,成都市国资委新派驻大屋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曾科铨和两名队员肖阳萍、李建平就发现了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在多次到钟永家了解情况、深入大棚实地查看果蔬现状后,三人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开起了紧急会,最终确定了标本兼治的策略。
长效治本,曾科铨把“主意”打到了成都市属国企资源上。他带着钟永携果蔬样品赴成都益民集团现场展示,详细介绍村合作社有机果蔬生产情况。“合作社的种植非常规范,农残检测报告等材料完全齐备。”经过一个月的考察、沟通、协调,最终促成成都益民集团与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供销协议,正式将合作社纳入直采基地名单。
“包产包销,为期三年!”看到这份供销协议,驻村工作队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头,“只要合作社生产的果蔬符合采购标准,就再也不怕卖不掉啦!”
紧急治标,首选微商带货。肖阳萍说,他们先自费购买了一些水果番茄带回成都,请原单位的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品尝,得到认可后就广泛发展团购。一下子,4000余斤水果番茄的销售量,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帮助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
▲工作队队员“微商带货”
乡村情与致富梦
供销协议刚一签订,成都益民集团当即下单1140斤水果番茄。“集团需要的采购量其实更大,但是经过汛期之后,剩余的番茄品质不够好,我就不卖了。”钟永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包产包销”协议,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不砸口碑。
清理掉上一季的青椒苗、番茄苗,钟永马不停蹄地安排工人开始新一季的耕耘,“水果番茄还要继续种,收获季可以从10月底一直持续到明年春节”“草莓要摸索一下,就先种两个棚吧”……至于110多亩的樱桃树,钟永已经有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初步想法,正在和驻村工作队员商量如何实现。
▲工人在翻地,准备开始新一季播种
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振兴路,是曾科铨、肖阳萍、李建平三位驻村工作队员的“乡村振兴梦”之一。“要做一个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三农人’,做点实事真正帮农民。”曾科铨说。
大屋沟村地处环三岔湖农业产业区,生态本底优良,具备发展有机果蔬的天然优势。做好有机果蔬的产业文章,是帮助村民们钱包鼓起来的关键。
“只要搭建好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就解决了村上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曾科铨谈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产业振兴,除大屋沟村现有的成都市田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外,他将带领驻村工作队继续引入外部资源,让更多符合标准的农村经济组织加入进来,通过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扩张,形成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大屋沟特色,打响环三岔湖有机果蔬品牌。慢慢的,产业振兴“治本”的方法,也找到了。
无论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还是“搭台”与“唱戏”互贯通,不同的手段和路径都指向三位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振兴梦”的终极目标:产业发展、经济向上、农户增收。
未来两年,我们一起期待大屋沟村的变化。
红星新闻记者 刘友莉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谭王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