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天双目失明的10岁女童邓颖,在母亲的鼓励下,独自拄盲杖出门。不放心的母亲程英悄悄跟随,并用手机记录下了女儿的出行日常并上传至网络。看完视频的网友们在感动之余,也将视线再一次聚焦到了盲道问题之上。
孩子出行,家长不放心,固然是家长对孩子的拳拳爱护之心之故,但也少不了如今盲道“无用”,甚至反过来成为盲人出行障碍的因素。事实上,盲道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根据2017年中消协和中国残联发布《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的报告显示,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目前,我国盲道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盲道本身修建得不合理、不规范。尽管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等障碍物0.25—0.5米处,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类似于内蒙古赤峰“十八弯”盲道、山西太原 “50米内有26个直角弯”的“最坑爹盲道”等案例却是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则是盲道的误用、乱用现象猖獗。在网上随意一搜,相关新闻随处可见:哈尔滨车位覆盖盲道、南昌盲道“长出”防护桩,还有各地在盲道上随意停放的车辆、摆放的物品。这不仅妨碍了盲人对于盲道的日常使用,也加剧了对盲道的损耗与破坏,很多时候盲道的塌陷正是由此而来。这些现象反映出的既是市民“无障碍”意识的薄弱,更是政府部门维护、监管的缺失。
如果说宽敞整洁的道路,丈量的是一个城市的实力;那么合理规范的盲道,彰显的则是一个城市的温度。
规范盲道,是政府之责。建设方面,统一规范,并加强对规范执行的监督,让专业人士参与盲道的设计与建设。维护方面,则需要划分好盲道相关的多部门的权力与职责归属,出台并严格实施对盲道占用、破坏等行为的处罚条例,对相关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也做好对盲道的定期保养维护。
规范盲道,是普通市民之责。在正在举行的东京残奥会上,我们在为众多为国争光的残疾人运动员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该将视野扩大,关注到整个残疾人群体。从自己做起,不随意破坏、占用盲道,并且当遇到有人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敢于说“不”,为关爱残疾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规范盲道,同时也是盲人之责。作为盲道的使用者,盲人对于盲道具有旁人难以比拟的深刻使用感受,一些旁人忽略的细小差异,或许盲人在使用中的感受就是天差地别。所以,盲人亲身参与进盲道的设计、建设、验收与改造过程中,自己或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提出感受与建议,会对盲道的规范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大城市实力日渐增强的今天,城市温度的彰显显得愈发的重要。城市处处是关爱,社会才能风气佳——关爱残疾人群体,看见盲道问题,把盲道还给盲人,莫再让盲道“瞎忙”!
文/李潇雨 (重庆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